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如何实现玉米的绿色高效种植
2024-06-05编辑:孙红娇作者:刘艳 张笑艳 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1、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1.jpg

优选玉米品种

一方面应根据当地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稳定产量高的品种。另一方面应选择具有一定抗病能力的品种,避免因病虫害而影响产量和质量。再一方面应选择品质好、口感佳的品种,具有更高的市场竞争力。最后一方面选购种子时要注意观察种子的色泽、形状、大小、干燥程度等,确保种子健康无损、发芽率高。在选择玉米种子时,可以参考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建议,以及国家相关部门公布的优秀品种名录,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同时,在种植前还应对新购买的种子进行检测和处理,避免带入病虫害或杂草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目前在渭南市推广应用较好的玉米品种,包括了郑单958、沈玉21、永玉3号。播种之前要做到精选种子,去除破损颗粒虫害力,对未包衣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例如使用50%的多菌灵或者25%的戊唑醇进行药剂拌种,使用剂量为种子用量的0.3%-0.5%。

测土配方和土壤消毒

土壤整体之前,每亩使用10%的辛硫·甲拌磷粉剂,1.5kg或者使用40%的辛硫磷乳有0.1kg和炒熟的麸皮或者谷子2-3kg制作成毒饵,均匀的撒到地表,结合土壤深翻翻入到土壤层以下。结合目标材料,积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亩产800kg的玉米田,每亩追施完全腐熟的有机肥4000-5000kg,复合肥25kg,磷肥12kg,钾肥8kg,锌肥和硼肥各1kg农家肥磷肥,钾肥微肥全部以及40%的氮肥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到土壤当中,剩余的60%的氮肥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进行追肥。

土壤深翻整地

深翻整地最好在播种前1-2周进行,以便在播种前土壤有足够的时间得到充分的松散和充氧,提高种子发芽率和成活率。常用的机具有旋耕机、犁、耕整机等,应根据土地情况选择合适的机具进行深翻整地,尽量避免伤害土壤。通常情况下,深度在20-30cm左右为宜,如果土地过于干硬或碎石较多,则应适当加深。在进行深翻整地时,可以顺便进行施肥,将有机肥和化肥均匀撒在深翻的土壤上,有利于后续的玉米生长发育。果土地比较固结或者石头比较多,可以采取先犁后旋耕的方式,先将土地犁松,再用旋耕机松土。深翻整地结束之后,要及时进行起垄,为接下来的覆膜作业奠定基础。在播种前2-3天进行起垄较为适宜,不要在雨后或土壤过湿的情况下进行起垄。常见的起垄工具有起垄板、轮作器、铧子等,要根据地形、土壤情况和作业机械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工具。起垄时一般采用交互起垄,即把两行间隔一定距离的土壤交换起来,使所有的土壤都被翻起来,再利用工具把土壤整平即可。起垄深度以30-40cm为宜,宽度以60-70cm为宜,需要根据玉米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状况进行调整。起垄结束之后,选择使用人工或者机械完成覆膜工作。通常地膜选择700×0.08mm的超薄地膜,每亩使用3.5kg,在覆盖过程中两边用土壤压实,每间隔3-5米压一个土腰带,防止大风揭膜。

地膜覆盖

首先,打孔。在地膜上用钻头或其他工具开孔,孔的大小和密度根据实际需要而定。通常每个孔之间的间距为60-70cm,孔径大小为15-20cm。其次,播种。在每个孔内点播玉米种子,种子数量根据孔径大小决定,通常每个孔内点播1-3颗种子。再次,补孔补缝。点播完成后,应及时检查地膜是否有破损或漏水现象,如果有需要进行及时修补以保持地膜的完整性,并清理掉剩余的种子。然后在地膜孔上均匀的覆盖土壤。播种深度一般控制在3-5cm,小行行距控制在30cm,大行行距控制在65cm,株距控制在28-30cm。紧凑型的玉米品种每亩定质量控制在4500-4000株,非紧凑型的玉米品种每亩地质量控制在3500-4000株。

2、田间管理

2.jpg

苗期管理

首先,查苗。在玉米苗期,应及时检查玉米苗的长势和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检查玉米苗的高度、根系、茎叶情况、发芽率等。其次,放苗。苗龄达到要求的玉米苗,可以进行放苗。在发芽稀少或者生长不良的地方,应适当加大密度,增加投苗量,以提高玉米苗的充实度和单株产量。再次,补苗。若出现苗情不良的地方,应及时进行补苗。玉米补苗时应选择苗龄相同的玉米苗,使玉米苗在生长习性上保持一致。补苗后需及时浇水,以保持苗床湿润,促进营养吸收及新根生长。最后,定苗。在玉米苗期末段,要对玉米植株进行定苗,具体操作为选择苗龄合适的健壮苗,一般选用苗高12-16cm,根长5-8cm的玉米苗。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用浸种液、磷酸二氢钾等物质来灌溉玉米苗,提高植株的生长能力和根系质量。

大喇叭口期管理

玉米大喇叭口期施肥灌溉是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时期应重点做好施肥灌溉工作。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由于玉米进入了抽雄阶段,需要大量消耗养分。此时应及时进行追肥,以保证玉米植株有足够的营养供给。将剩余60%的氮肥施入田间。玉米大喇叭口期需要大量水分支持其生长发育。因此,在确保土壤排水不差、田间保水能力较强的情况下,及时增加灌溉量,保持土壤湿润,提高玉米植株的生长效率。注意避免“干旱—淹水—干旱”的情况出现,以充分利用和保护资源。

后期田间管理

玉米开花灌浆期是玉米的关键生长期,此时需要进行细致的田间管理。开花灌浆期是病虫害易发、易流行的关键时期。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及时发现病虫害发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同时要保持田间整洁,除杂草,防止杂草占据玉米生长空间、消耗玉米养分。在灌浆期,需要增加玉米的营养供给,特别是氮肥的供给,以促进玉米颖粒的形成。但氮肥过多会导致玉米的高茎旺叶,影响结实。因此,要根据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合理调控玉米的营养供给。有条件的可以利用无人机追,施一次液面肥美母使用30-50kg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和1%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提高原则光合作用能力。在灌浆期,玉米对水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因此要在确保排水良好的情况下加强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促进玉米颖粒的发育。同灌浆期的玉米植株高度较大,易受风害影响。要采取相应措施,如加固支撑杆、开挖排水沟等,以防止玉米植株倒伏。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