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随着克东县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规模经营面积扩大,为实现大豆优质高产高效栽培,大豆大垄密植栽培种植已在克东县推广多年,主要有110厘米大垄和130厘米大垄两种栽培模式。此项技术是在三垄栽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得出的结论。它不仅保留了三垄栽培技术的优点:垄体深松,垄上分层施肥,垄上精量点播,而且还浓缩了平窄密的特性,利用群体增产模式缩垄增行增加株数,既充分利用土地、养分、水分、光照资源,又解决了低洼易涝地平作排水难、寒冷地区低温寡照的难题。该技术集成了以选用良种、精细播种、合理密度、科学施肥、绿色防控、适时收获等技术环节为核心的高效生产技术。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目前,该技术已在克东县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应用,且符合当前提质增效可持续生产的要求,应用前景广阔。
(三)提质增效情况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一般年份可以实现亩产150公斤左右,可比垄三栽培大豆平均亩增产20公斤左右,亩增效显著。
二、技术要点
(一)地块选择
要选择麦茬、玉米茬等非豆茬地块为宜,尽量限制重茬种植大豆。
(二)整地
根据不同前茬因地制宜进行秋翻、深松、耙茬及原垄卡相交替耕作措施,整地一定要连续作业,搞好保墒。秋翻达到22—25厘米、深松达到30厘米以上,耕层内土壤达到细碎、地表平整,耕层内无明暗坷垃,每平方米大于3—5厘米的大土块不超过5块,10米宽幅内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同时整地要到头到边不留死角,秋起大垄,垄距110厘米。
(三)品种选择
品种选择要以区域气候条件为依据,必须选择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克山1号、金源55、合农69号等。5.种子处理
(四)种子处理
1.选种:大豆种子必须全部进行人工粒选。
2.种子质量标准:纯度99%以上,净度98%以上,发芽率95%以上,达不到标准的一律不准做种子使用。
3.药剂包衣:种子在播前3天,用大豆种子量1—1.5%的大豆根瘤菌种衣剂进行包衣。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和种植户可在种子包衣前进行晒种,可起到杀虫灭菌,提高芽率和芽势的在作用。
(五)适时播种
1.适时抢播:当土壤0—5厘米耕层的地温稳定通过7℃时开始播种,地温低于6℃时不宜播种。为保证大豆能正常成熟,有效利用积温,根据今年可能春旱的特点,适时抢播,充分利用土壤墒情,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
2.质量要求:(1)理论播量与实际播量误差不超过2%;理论施肥量与实际施肥量误差不超过3%;米间落粒数误差不超过2粒。(2)垄距相等,往复结合误差分别小于2厘米、4厘米。(3)播深一致,播深3—5厘米,误差不超过0.5厘米,覆土严密,不漏种漏肥。(4)播到头、到边、不重不漏。播前播后及时镇压。
3.播种时期:土壤温度稳定通过7℃时为播种大豆高产期。
4.播种:密度垄上4行,公顷保苗株数35-45万株/公顷,保证植株分布均匀。
5.合理施肥
(1)因土施肥:根据不同土壤自然肥力,采取不同的施肥量,对一般中等肥力地块,每亩施纯氮3.4公斤,纯磷4.6公斤,纯钾2.5公斤。
(2)增施钾肥:实践证明大豆增施钾肥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增施钾肥,使大豆根系发达,根瘤增加,茎杆粗壮,抗逆性强,粒重增加,品质优良,成熟期提前。
(3)种肥和种下分层定量、定位施肥:在播种时,亩用3—3.5公斤磷酸二铵做种肥,其余肥量分别以45%、55%定量、定位施于种下4—5厘米、8—10厘米耕层中,种肥主要解决苗期营养需要,种下分层定量、定位施肥主要解决全生育过程对养分的供应。
(4)增加叶面施肥次数:叶面施肥一方面补充大豆营养,另一方面促进大豆增产早熟。在大豆初花期和结荚期分别喷施尿素7—10公斤+磷酸二氢钾3公斤+米醋1.5公斤。
同时,根据大豆苗情长势做好化学调控,防治倒伏。
(5)施肥配方:根据生产实践,总结以下配方,亩施纯量N-3.4公斤,P-4.6公斤,K-2.5公斤,二铵150公斤+尿素52.2公斤+硫酸钾(含量50%)75公斤如果搭配复合肥施用,请根据养分含量进行折算,达到亩纯量施肥指标。正茬地、地势低洼、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块应增施钾肥。
6.灭草
大豆除草要人、机、药相结合进行综合灭草,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人工除草两次,拔大草一次;增加机械趟地次数,起到灭草、增温、保墒的作用,在自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深松一遍,趟三遍;药剂除草剂要选择杀草谱广,持效期适中,不影响后茬作物,以土壤处理为主,苗后茎叶处理为辅,尽量采用秋施和春季苗前施药。
推荐配方:
播后苗前:90乙草胺1000-1500毫升/公顷+75%噻吩磺隆30克/公顷+48%广灭灵0.8升/公顷。
苗期:48%异噁草松600毫升+25%氟磺胺草醚1000毫升+15%精稳杀得1200毫升或12.5%拿捕净1500毫升/公顷。
7.中耕管理
在大豆生育期内进行中耕3-4遍,第一遍在大豆显垄时深松,深度25-30厘米。第二遍中耕在大豆两片复叶时进行,深度以8-12厘米为宜。第三遍中耕,中耕机配带培土铲进行培土,封闭苗带杂草。第四遍中耕以防旱保墒,减少水分蒸发为主,中耕时配带护铲器,对大豆进行及时培土封闭。
8.病虫害防治
(1)地下病虫害:地下病虫害主要有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和根蛆,防治方法主要是用种衣剂包衣,杜绝白种下地。对孢囊线虫病发生严重地块,采用大豆根保菌剂拌种方法进行防治。防治大豆根腐病,可用种子量1-1.5%的多克福种衣剂拌种。
(2)蚜虫、红蜘蛛和蓟马的防治: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蓟马每株20头以上或顶叶皱缩,且近期无大雨,温度适宜,可用70%艾美乐15-20克/公顷或50%辟蚜雾150-225克/公顷进行防治。
(3)灰斑病的防治:当大豆30%出现灰斑病时,在大豆花荚期用40%多菌灵1.5千克或70%甲基托布津1.5千克/公顷喷雾防治。
(4)大豆食心虫防治:在成虫盛发期,采用杀虫剂进行防治。
9.收获
(1)分段收获:大豆种子田必须分段收获,在大豆80%叶片脱落,豆粒归园,豆荚大部分变黄,少部分由黄变褐,这是人工割晒最佳时期,籽粒水分降至13—15%,采用小脱脱粒。
(2)直接收获:在大豆摇铃期,水分达到18—16%时,适时进行联合收获。
(3)质量要求:适时抢收,根据收获具体时间,调整好收获机械,减少碎瓣,杜绝泥花脸;减少田间损失,综合损失率不超过3%,碎瓣率不超过5%。
三、适宜区域
适用于克东县七个乡镇。
四、注意事项
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在生产过程中,应选用经审定推广适宜在我县种植的优质高产大豆品种,严禁越区引种,确保种植安全、优质、高效。
责编:刘 博
审核:李昕泽
统筹:王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