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稻茬小麦抗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
2024-06-27编辑:作者:朱永放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稻茬小麦指稻田收割后利用稻田残留水分、养分种植小麦,是一种高效利用的种植模式。由于稻田土壤特殊性,其种植环境复杂多变。稻茬小麦面临逆境胁迫,如干旱、寒冷、病害等,研究稻茬小麦抗逆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22.jpg

1.精种壮苗培育技术

种子选择与处理

选择纯度高种子,避免混杂其他品种。保证出苗整齐生长一致,便于田间管理。选用发芽率高种子,播种后迅速出苗,减少缺苗断垄现象。降低病虫害对小麦生长危害,提高小麦的产量品质。在播种前将种子摊晒,利用紫外线杀灭潜在致病源,促进种子后熟,翻动种子确保晒得均匀。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去除种子病粒、虫蚀粒,提高种子质量。选种后种子大小均匀,发芽势强。将种子浸泡在药剂或肥料溶液中,使种子吸收足够水分,促进发芽生长。利用药剂杀灭种子携带病菌,减轻病害发生。常用浸种药剂包括杀菌剂、微量元素肥料等。浸种时注意控制浸种时间温度,避免种子受损。例如,浸种药剂及用量:使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按照药剂说明书进行配置,建议使用浓度为0.1%-0.2%药液进行浸种,浸种时间为12-24小时。补充小麦所需微量元素,使用含有锌、硼等元素肥料进行浸种。在拌种药剂及用量中:常用拌种杀菌剂包括三唑酮、福美双等,每100公斤种子使用杀菌剂100-200克进行拌种,或使用生长调节剂进行拌种,使用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每100公斤种子使用生长调节剂1-2克进行拌种。在拌种过程中确保药剂均匀粘附到种子表面,使用喷雾器或搅拌器进行拌种操作,确保药剂分布均匀。

精细播种管理

适宜播种期是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前提,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土壤墒情以及前茬作物收获时间,稻茬小麦播种期应选择日平均气温在15℃时进行。有利于小麦种子出苗,避免高温或低温对小麦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土壤肥力较高、品种分蘖力较强情况下,适当减少播种量,避免后期群体过大导致拥挤倒伏。相反,在土壤肥力较低、品种分蘖力较弱情况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确保基本苗数。稻茬小麦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5厘米之间,具体深度应根据播种方式调整。采用精量播种机械,精确控制每粒种子播种位置深度,避免浪费种子,提高播种效率。精量播种机械主要指条播机,使用精量播种机械时注意调整播种量、播种深度和行距参数。播种前检查种子质量,确保种子纯净、饱满。土壤墒情适宜,过干或过湿均会影响种子出苗。播种后及时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遇到特殊气候条件(如干旱、连阴雨等)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干旱条件下土壤水分不足影响小麦发芽和生长。及时灌溉补水是应对干旱关键措施,根据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需求,合理安排灌溉时间。采用覆盖保墒技术措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在小麦行间覆盖秸秆、塑料薄膜等材料,有效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率,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在连阴雨条件,土壤容易积水导致小麦受淹受害。及时清理田间排水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防止小麦受涝。采取中耕松土、增加通风透光散墒降湿。增加通风透光降低田间湿度,有利于小麦根系呼吸。

苗期管理

小麦出苗后及时进行田间查苗,查看出苗情况,对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立即采取补种措施。补种时选用同一品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后补种,补种后仍不能达到全苗要求地块,可在小麦分蘖期进行移栽补苗,确保田间全苗。中耕松土深度要根据小麦土壤条件确定,在小麦齐苗后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以3-5厘米为宜。对于土壤肥力较低地块,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土壤供肥能力。对于土壤肥力较高地块,应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小麦徒长。小麦苗期是病虫害易发多发时期,要加强病虫害监测防治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发生及时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治,注意轮换用药。

11.jpg

2.控氮补磷增钾高效管理技术

控氮技术通过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量,避免氮肥过量使用。过量使用氮肥导致小麦徒倒伏,增加病虫害发生风险[4]。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小麦品种特性,科学确定氮肥施用量。采用分次施肥方法,将氮肥分为“基肥”和“追肥”两部分,满足小麦不同生长阶段对氮素需求。磷对小麦根系生长、分蘖籽粒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稻茬小麦种植中由于前茬作物对磷素吸收固定作用,导致土壤有效磷含量不足。要及时补充磷肥,满足小麦对磷素需求,磷肥施用结合土壤测试结果和小麦生长情况确定。钾对小麦产量品质具有重要影响,增钾技术通过增施钾肥提高土壤钾素含量,满足小麦对钾素需求。例如,基肥是播种前或播种时施入土壤肥料,为作物整个生长周期提供养分,基肥通常包括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施用量根据土壤氮素含量确定,如土壤氮素含量较低,可适量增加氮肥施用量,每亩施用尿素(含氮46%)10-15公斤作为基肥。如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每亩施用过磷酸钙(含P2O5 12-18%)30-50公斤。在缺钾土壤中,每亩施用氯化钾(含K2O 60%)或硫酸钾(含K2O 50%)10-15公斤。

追肥是作物生长中根据作物需求补充施用肥料,小麦追肥分为返青肥、拔节肥和灌浆肥等。返青肥在春季施用,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拔节肥是在小麦拔节期施用肥料,促进小麦茎秆生长和穗分化,每亩施放尿素10-15公斤。灌浆肥每亩追施尿素3-5公斤,或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33.jpg

3.综合抗逆促壮防早衰技术

土壤物理性质的优化

关注土壤物理性质,包括土壤质地、结构、通透性。通过深松耕、旋耕等耕作措施,打破土壤板结,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透性。深松耕深度达到30厘米,旋耕深度在15-20厘米,确保小麦根系顺利生长。

土壤化学性质的调整

调整土壤化学性质,如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了解土壤pH值,采取相应调节措施。对于酸性土壤施用碱性肥料提高土壤pH值,对于养分不足土壤根据小麦养分需求特点,合理增施有机肥,如每亩地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

土壤生物活性的提升

增施生物菌肥、有机肥等,为土壤中微生物提供充足能源,促进其繁殖活动。分解土壤有机物质,释放养分供小麦吸收利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减少土传病害发生。每亩地施用生物菌肥50-100公斤,与有机肥或化肥混合施用。

选用抗早衰品种

选择具有抗早衰特性小麦品种是防止早衰重要措施,品种需要具有较强根系发育能力、高效养分吸收利用能力。通过种植抗早衰品种,提高小麦对不良环境适应能力。

合理密植与调控群体结构

播种量大小直接影响小麦基本苗数,决定最终穗数产量。播种量过大导致小麦群体过大,个体发育不良,容易引发早衰。播种量过小会导致基本苗数不足,难以形成高产群体。地力水平高、品种分蘖力强、播期适宜条件下适当减少播种量。对于地力水平较高地块,每亩播种量控制在10-15公斤。对于地力水平一般地块,每亩播种量增加到15-20公斤。晚播或地力较差地块,每亩播种量增加到20-25公斤。在确定行距和株距时,综合考虑品种特性、地力水平等因素。对于分蘖力强、成穗率高的品种,行距控制20-25厘米,株距控制在3-5厘米。对于分蘖力弱、成穗率低品种,行距缩小至15-20厘米,株距缩小至2-3厘米。

科学施肥与灌溉

基肥是小麦生长基础,应以有机肥为主,配合适量化肥。每亩地施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铵20-30公斤,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公斤。根据小麦生长适时进行追肥,在小麦拔节期每亩地追施尿素15-20公斤,促进叶片生长。在小麦孕穗期,每亩地追施尿素5-10公斤,配合磷酸二氢钾1-2公斤,促进穗粒数提高。在缺锌或缺硼土壤上,每亩地分别施用硫酸锌1-2公斤或硼砂0.5-1公斤。微量元素通过叶面喷施方式补充,喷施浓度为0.1%-0.2%,喷施时间在小麦拔节期。每次灌水量应根据土壤质地和小麦生长需求确定,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60%-80%。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