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您的位置: 首页 > 病虫害防治
探索玉米草地贪夜蛾创新防控的治理体系
2024-10-11编辑:作者:杜冰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草地贪夜蛾是玉米的一种主要害虫之一,它的特点是飞得快、繁殖快、吃得多,如果一旦被草地贪夜蛾病害,玉米就会大量减产。草地贪夜蛾很难被发现,所以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方法主要是“从小开始防治、从早开始防治”。据调查,草地贪夜蛾危害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黄淮海和长江以南的玉米种植区,给玉米生产带来严重损失。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高度重视并加强指导,但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传统单一防治措施难以从根本上遏制其危害,亟须从害虫生物学特性出发,围绕监测预警、生物防治、化学防治、抗虫品种选育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防控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治理体系,从而实现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综合治理。

1da6c346243642089b6736fdefae8a48_th.png.jpg

一、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

1. 形态特征:草地贪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成虫前翅灰褐色,雌蛾前翅四角形,雄蛾前翅近长方形。幼虫体色随龄期变化,初孵乳白色,中龄绿色,老熟幼虫体长35-45mm。蛹红褐色,长18-20mm。卵乳白色,近球形。

2. 生活史:在我国中南部一年发生4-6代,以蛹越冬。成虫寿命约10-14天,产卵150-350粒。卵散产或成块产于叶背,孵化3-4天。幼虫期分6龄,危害玉米叶片、花穗及果穗,发育历时20-30天,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蛹期7-12天。成虫黄昏或夜间活动,白天隐匿。

3. 地理分布:起源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已传播至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1月在我国云南发现,迅速扩散至南方大部分玉米产区。适宜繁殖温度25~32℃,幼虫存活率最高温度26-30℃,相对湿度65%-85%。我国华南、西南、江南及淮河流域等玉米主产区均在其适生区,冬季气温较高的南部地区可越冬并持续为害,地理分布范围不断扩大,有向北部、东北等新区扩散趋势。

4. 寄主范围:寄主植物多达300多种,隶属76科。在我国已发现寄主约100种,包括玉米、高粱等禾本科作物,番茄、菜豆、甘薯、大豆等蔬菜和大田作物,以及香蕉、烟草、棉花等经济作物。广泛寄主范围为其提供充足食物来源和栖身场所,加大防控难度。

5. 危害特点:迁飞性害虫,繁殖能力强,扩散蔓延速度快。成虫趋光性明显,可远距离迁移。雌成虫寿命长,产卵量大。幼虫取食量惊人,3龄后为暴食期,6龄幼虫每头每天可食玉米叶片20cm²。玉米全生育期均可受害,苗期食叶造成缺苗断垄,大田期蛀穗影响玉米籽粒品质。受害玉米株倒伏率高,穗轴被害处霉烂腐败,籽粒发育不良,出现“空壳果”,严重时可造成绝收。研究表明草地贪夜蛾对药剂有抗性进化能力,不科学轮换用药可能导致抗药性增强,更难防治。我国尚无天敌,寄主广、基数大,一旦暴发难以控制,是一种极难防治的新型入侵害虫,有效控制需综合防治。

二、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42c8699baed54d78b3b898de9ba0fc2b.jpg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玉米草地贪夜蛾综合治理的基础。通过合理调整播种期,可避开害虫发生高峰期。研究表明,相比常规播种,晚播10-15天可显著降低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危害程度。深翻、冬灌、晒田等耕作措施可破坏土壤中越冬蛹,减少虫源基数。诱蛾灯利用成虫趋光性诱杀成虫,每公顷布设2-4盏频振式杀虫灯,可有效降低田间虫口密度。此外,及时清理玉米田间杂草,去除虫源隐匿场所,推广套种复种,避免连作,轮作休耕,均可削减害虫种群数量。这些农业防治措施操作简便、成本低,是玉米草地贪夜蛾长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2、生物防治

鉴于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生物学特性,采用生物防治措施更具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目前国内外均在积极发掘和利用该虫的天敌昆虫资源。如平腹小蜂、草地贪夜蛾赤眼蜂、茧蜂等寄生性天敌,螳螂、草蛉、食蚜蝇等捕食性天敌,白僵菌、绿僵菌等昆虫病原真菌,以及苏云金芽孢杆菌、稻瘟菌等微生物农药,均可有效抑制玉米草地贪夜蛾种群发展。此外,性诱剂利用害虫交配行为干扰其繁殖,进而控制田间虫口密度的上升。生物防治技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安全性,是未来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控的主攻方向。

3、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应对玉米草地贪夜蛾暴发危害的应急手段。通过筛选高效低毒、对天敌影响小的化学农药,制定科学用药方案,可在短时间内控制虫情蔓延。目前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常用化学农药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等。同时,各大农药公司也在积极开发新型杀虫剂。如氯虫酰胺类杀虫剂、生物源农药等,均表现出良好的防效和环境相容性。此外,提倡科学、合理、适度用药,优化施药时期、方法和剂量,采取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轮用策略,既可提高防治效果,又能避免害虫抗药性的发生。

三、玉米草地贪夜蛾防治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w700d1q75cms.jpg

1、玉米草地贪夜蛾监测预警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布设监测设备实时收集害虫和气象数据,结合数据分析构建动态模型,形成预警体系。农户可通过APP查询虫情,优化防控措施,提高监测效率,减少成本,为植保提供智能服务。

2、生物防治新技术针对草地贪夜蛾特性,优化人工饲料和饲养工艺,建立天敌昆虫繁育体系,投放天敌抑制害虫。同时,筛选特异性昆虫病毒,研究致病机理,开发新型病毒农药;优化生防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备新型微生物杀虫剂;研制基于特异性信息素的引诱剂。

3、化学防治新技术开发安全高效的新型化学农药,利用纳米技术合成纳米农药提高活性和生物利用度,降低农药残留。研究缓控释机理,开发新制剂实现减量增效。采用现代方法优化杀虫剂结构,合成对益虫友好的高效杀虫剂。

4、抗草地贪夜蛾转基因玉米新品种选育通过技术手段导入杀虫基因,获得抗性新品系。研究发现转Bt基因玉米品种对害虫有良好抗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加强抗性基因管理,轮替种植非转基因品种,构建隔离带,避免抗性丧失。利用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培育兼具杂交优势和抗虫性的常规玉米新品种。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