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河镇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下辖的镇,位于丰县北部,当地境内地势较为平坦。顺河镇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在15℃,年均降雨量约630.4毫米,无霜期为200d左右。顺河镇夏季种植粮食作物以玉米为主,种植面积超6万亩。顺河镇一直推广应用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取得了优异的种植成果。在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配套种植技术的带动下,全镇玉米种植产量得到了提升,玉米种植效益稳步上升。基于此,本文将对顺河镇地区的玉米绿色高质高效配套技术的应用进行全面分析,希望能够为种植户开展玉米种植提供参考作用。
1播前准备
1.1选择适宜的品种
玉米品种作为玉米种植高产稳产的基础,选择优质的品种十分关键。选择玉米种子应当结合顺河镇地区的环境特征、种植条件、市场需求进行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稳产、抗逆性强、耐密植型的优质玉米品种。在顺河镇地区常见的玉米种植品种有苏玉29、郑单958、苏玉20等。在选定玉米品种后,种植户需要从当地的正规种子购买渠道进行采购玉米种,从而确保购买的种子质量高效性。玉米种子购买标准为:纯度应当保障96%以上,籽粒饱满、大小一致、外观无瘪粒、无病虫害粒;种子机械精量化播种的发芽率保持在85%以上,单粒播种发芽率为93%以上;活力水平高,含水量不高于13%。
1.2种子处理
在购买好玉米种子之后,为了确保种子播种后的发芽率水平,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挑选、晒种、药剂拌种处理。
挑选时,将玉米种子中的破碎籽粒、残破籽粒、带病虫害、干瘪的种子挑选剔除,确保用于播种的玉米种子大小均匀、籽粒饱满、光泽度高。精选后的种子发芽水平与发芽势更加整齐,便于种植后的管理。
选种结束后,可以在玉米播种前的一周左右,将种子置于阳光下进行晾晒,晾晒天数为2~3d。晾晒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外界阳光将种子表面的致病菌进行消杀,有效的预防病害的影响。同时,晾晒还可以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种子播种后的吸水膨胀能力,提升玉米播种后的出芽一致性。
当购买的玉米种子无包衣时,为了提升播种后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可以采取药剂拌种的方式进行处理。在选择拌种的药剂时,可以依据玉米种植田间的病虫害发生规律针对性的选择;用于防治玉米黑粉病、干腐病、丝黑穗病时,可以使用27%精·咪·噻虫胺进行种子包衣,药种比为:500~660毫升/100千克种子。当用于防治玉米叶斑病时,可以使用6%戊唑醇进行种子包衣,药种比为:145~200毫升/100千克种子,进行拌玉米种10kg。当用于防治田间地下害虫时,可以在玉米拌种过程中加入50%甲胺磷乳油50g,加入至0.5kg的清水中充分溶化,可以拌玉米中5kg,拌种后将玉米种子堆闷0.5h后再进行播种,提升药剂处理的效果。
玉米播种之前一般不进行浸种催芽,特别是在药剂拌种或直接播种已包衣种子的情况下,将会影响玉米种子的拌种、包衣处理效果。
2播种方式
顺河镇地区玉米上茬作物大多为小麦,小麦在成熟后采收结束时间与玉米播种时间的间隔较短,再采取旋耕整地措施,将会导致玉米错失最佳的播种时期。因此,在当地玉米播种期间,建议使用板茬机播技术,结合玉米种肥同播技术同时进行,既能够有效的规避了旋耕整地所造成的时间差,还能够为玉米幼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提升玉米播种效果。
为了能够促使玉米生长期间,能够更好的利用光照与土壤养分资源,种植户在进行机械播种期间,应当对播种的株行距进行有效的控制。通常玉米播种的行距为40~50cm之间、株距为22~26cm之间,每667m2留苗量为4500株。如果田间的肥力水平较高,田间排灌便利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缩短株行距,每667m2留苗量为5500株。
丰县顺河镇地区玉米播种时间通常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小麦采收后进行。在开展玉米板茬机播过程中,可以将所应用的机械化设备进行调试,控制好玉米播种的间距,确保玉米点播器下粒精准。在播种前,将种肥、种子等进行装备,做好准备工作,随后正式开始机播。在播种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控制好播种方向的平直性,将机械播种种子的深度控制在4~5cm之间,每个种植穴中播种玉米种1~2粒。种肥的下播深度通常在玉米种子的侧下方,土层10cm处,避免与玉米种子直接接触,造成玉米出芽后出现烧苗的现象。在玉米播种完成后,自动播种的机械能够自动对玉米种子进行覆盖镇压,提升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水平。
在玉米播种后,需要对田间进行灌水,将田间湿度水平控制在70%~80%之间,促进玉米种子吸水膨胀发芽。
3播后田间管理
3.1间苗定苗
玉米在播种后的10d内,即可出苗完成。在此阶段,种植户需要定期在田间进行巡苗观察,了解玉米幼苗的出苗情况,及时的进行补苗处理,避免田间出现缺苗的情况。补苗的品种应当与田间的玉米品种保持一致,便于后期的田间管理。
玉米在生产期间,其单株的生产能力较强,一般在单个种植穴中,只需保留一株健壮玉米幼苗即可。因此,当田间播种时,播种穴中下种量为2粒或2粒以上时,在玉米出苗后需要及时的观察,做好田间的间苗定苗工作。在玉米出苗之后,即可对田间的幼苗进行不定期的间苗定苗,避免玉米幼苗在后续生长阶段出现拥挤,争抢肥水,造成单个种植穴中的植株均为弱苗,生长势不显著。在间苗过程中,种植户可以依照玉米的品种、田间生长基础,进行科学留苗,控制好田间的种植密度水平,确保玉米田间的基本穗数标准,为后续的高产稳产奠定优质的基础。
通常玉米幼苗生长至3叶期后,即可以进行间苗,当生长至6叶期时,可以对玉米进行定苗。在间苗期间,将田间的小苗、弱苗、带病虫害苗清理干净,并将其集中收集,带离田间销毁。在间苗定苗的过程中,种植户可以对田间的杂草同时进行拔除清理,确保玉米幼苗能够健壮生长。间苗定苗的时间一般在晴天下午进行,上午玉米植株较为脆嫩,极易出现误伤,阴雨天田间湿度水平大,间苗会提升玉米植株的感病率。
3.2除草
玉米除草除了人工中耕除草防治之外,还包含高效的药剂除草,此方式施用简单,节约人工。玉米药剂除草通常有两种,苗前除草及苗后除草。苗前除草使用的药剂为封闭型除草剂,是由酰胺类和三氮苯类除草剂合成的复配药剂,对未出土的杂草封闭效果较好。例如使用42%甲·乙·莠悬乳剂150mL~200mL/亩在玉米未播种前进行土壤表面均匀喷施,喷施时田间土壤应当具有一定的墒情基础[4]。
苗后除草剂的选择可以依照玉米植株的叶片进行选定,在玉米生长进入3~5叶期之间,可以使用30%烟·硝·莠去津100~120mL/亩进行喷施除草。玉米生长进入4~6叶期,可以选择的除草剂为2,4-D丁酯2500~3000倍液或56%二甲四氯钠盐晶体2000倍液进行喷雾除草。当玉米生长至6叶期以上时,使用除草剂需要使用定向喷雾的方式,常规接触性的除草剂都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玉米苗后除草剂的使用期间,需要尽可能的规避药剂喷施至玉米的心叶之中,以免造成玉米心叶畸形,影响长势。
3.3施肥管理
3.3.1玉米施肥基本原则
玉米施肥管理应当遵循“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集合、增钾补微”的基本原则,结合田间土壤肥力基础、玉米生长发育需求,合理使用基肥、种肥、追肥的施入量与品种,从而提升玉米种植效果[5]。
3.3.2施肥方式
种肥(基肥);在玉米播种时期,每667m2施入磷酸二铵20kg、尿素5kg、硫酸钾5~7kg,在施肥过程中要将肥料与玉米种子进行有效隔离,避免出现烧苗的现象。
拔节肥;当玉米生长进入拔节期后,结合田间灌水或阴雨天气,每667m2追施尿素15kg,满足玉米在拔节关键期对肥料的生长需求。
喇叭口肥;在玉米生长至11~12叶阶段,此时期为玉米的大喇叭口期,每667m2追施尿素15kg。在此阶段,还可以结合田间灌水,每667m2追施沼液3m3,可以有效的提升玉米的穗粒数、千粒重。
灌浆肥;此阶段为玉米籽粒膨大充实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每667m2追施尿素5~10kg、钾肥5kg,可以有效的促进玉米籽粒快速灌浆,提升种植产量。
在玉米灌浆期阶段,除了对其根系进行追肥,还可以结合叶片喷雾的方式补充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可以使用98%磷酸二氢钾晶体800倍液、硼肥液体肥料500倍液进行叶片均匀喷雾,提升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效果,促进籽粒的快速形成。
3.4灌溉管理
玉米在生长发育阶段,其对水分的需求量较高。良好的水分供应,对玉米植株的生长、有机物的合成分解等活动具有高效的促进作用。因此,种植户在管理期间,需要在关键时期对玉米根系进行灌溉补水。在灌溉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田间含水量情况,当长期出现阴雨天气时,应当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避免玉米根系在水中出现浸泡,导致烂根的现象。
在玉米苗期阶段,此时玉米的茎叶小并且数量少,同时播种时田间还保持一定的含水量,因此在苗期可以不进行灌水。当玉米生长至拔节期,玉米茎叶生长速度快速提升,雌雄穗进入分化阶段,此时的需水量较大,需要进行灌水。特别是玉米在进入抽雄穗前的2周左右,在此时玉米如果出现缺水的情况,将会导致玉米的授粉效果差,后期玉米籽粒生长发育不良,严重影响玉米的高产稳产。在玉米抽穗开花期后,此阶段也为玉米需水关键期,应当进行补水处理,避免玉米籽粒充实性差。顺河镇地区玉米种植季节为夏播,玉米生长期间田间蒸腾量大,水分需求多,当出现田间干旱的情况,应当及时的进行灌溉,浇水时应当小水勤浇,避免大面积的漫灌,导致田间土壤板结不良。
3.5适时采收
随着玉米种植机械化程度的提升,玉米在收获期间一般会借助机械进行完成。在机械采收期间,注意控制采收时间,采取晚收技术,保障玉米的采收效率与采收质量。玉米机械采收时,可以一次性完成其摘穗、剥皮、脱粒等后续采收过程,最后将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直接还田。玉米还田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升土壤肥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