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饮用菊花科学种植技术
2024-09-23编辑:作者:尤春生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饮用菊花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种植环境、病虫害的影响,导致种植质量和产量受到影响,为提高饮用菊花的产量,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需要保持土壤具有较强的输送性,并持续增加土壤肥力,还需要根据引用局种植的实际需求积极探索新的种植技术,种植人员则需要准确掌握饮用菊花的种植要点,保证种植的各个环节符合饮用菊花的种植标准,并加强有机肥料的使用,从而提升饮用菊花的种植水平,实现饮用菊花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1饮用菊花种植的基本特点

菊花属于短日照植物,喜欢光照,具有一定的耐荫性,根据不同时期菊花的生长特点,可以将生长过程分成两个阶段,春夏季节期间,日照时间较长,利于菊花的生根、发芽、生叶,种植人员需要根据生长情况进行追肥,目的是保证菊花的根系可以健康生长,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种植人员还需要适当控制光照量,减少施肥量,目的是让菊花的花朵可以有效吸收营养物质,增加花朵的数量。由于菊花对于生长环境的要求并不高,我国的很多地区都可以进行菊花的种植,但在种植管理中仍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设计菊花种植方案,分析引用菊花在不同生长阶段对于肥料的需求,提高有机肥应用的科学性。

2饮用菊花种植技术

在应用种植技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饮用菊花的生长需求和生长特点,重视技术的选择和应用,严格按照饮用菊花的种植标准完成品种选择、种植地选择与处理、繁殖和移栽、病虫害防治等工作,从而保证饮用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2.1饮用菊花品种选择

    在选择饮用菊花种植品种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本地的种植环境,应结合饮用菊花的生长特点,分析自然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品种,重点提高饮用菊花植株的成活率,避免外部生长环境不符合菊花的生长需求。同时选择品种时也需要考虑到当地菊花种植常见的病虫害问题,分析病虫害流行情况,优先选择具有病虫害抗性的饮用菊花品种,还需要结合市场因素,从目前饮用菊花的市场需求出发,考虑菊花的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品种。

2.2菊花种植地选择和整地方法

关于种植地的选择,主要是从菊花的生长习性入手,只要是具有良好排水条件的农田都可以作为饮用菊花的种植地,为进一步提升饮用菊花的生长发育情况,可以优先选择地势较高、土壤有机物含量丰富的区域,根据以往的饮用菊花种植经验,土壤性质过粘、洼地以及盐碱地并不适合种植各类型的菊花品种。在正式种植之前,还需要对种植地进行整理,种植人员可以对种植地进行耕翻,耕翻的深度约为20cm左右,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的透气性,利于饮用菊花后期的生长,深翻之后可以进行耙平,并加入厩肥,平均每667m2的厩肥应为2500kg,并同时使用3个17的复合肥以及少量的生根菌肥作为基肥,为饮用菊花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对于饮用菊花的种植土壤而言,种植人员还需要在正式移栽之前对土地进行消毒,提前翻整土地,开沟做畦,尤其是连作田,更需提前翻整田块,需要让地块的深层土壤接受阳光的照射和夜间的低温,为减少饮用菊花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病虫害,可以选择50%的多菌灵和3%的辛硫磷对土壤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黑斑病以及枯萎病。

2.3菊花繁殖和移栽

饮用菊花的繁殖方法包括分根定植、压条繁殖和扦插育苗三种方法,通过对成活率的对比分析,分根定植方法的成活率更高,但是该种繁殖方法需要进行分根,会导致饮用菊花生长后期的根系不发达,会出现早衰的情况,当饮用菊花进入花期之后,叶片也会出现枯萎的问题,因此分根定植的方法目前已经很少应用。扦插育苗虽然会耗费大量的种植准备时间,但在繁殖之后,饮用菊花可以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生长形势也比较好,应优先选择扦插育苗,种植人员可以在每年的2-5月进行扦插育苗,在正式繁殖之前需要准备好苗床,选择春发的嫩茎,并保证嫩茎不存在病斑、没有虫口,直径可以在3-4mm之间,种植人员需要去除嫩茎下部的一半叶片,并通过修建操作,创造一个斜面,将嫩茎插入到苗床内,顶端需要高于地面3cm,完成该项操作之后,需要进行浇水,在20之后,嫩茎就可以发根。压条繁殖技术则是将饮用菊花的枝条压入土中,使其生根之后将其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该种繁殖方法只在以下条件下使用,一是饮用菊花的局部枝条存在优良性状的突变时,二是菊花枝条延伸的过长,需要对其进行矮化,三是繁殖时间较晚,需要采取一定补救措施时,种植人员需要在每年的六七月份将母株枝条引伸弯曲埋入土中,使茎尖外露,在进入土中的结下,刮去部分皮层,生根后剪断而成独立植株,该种方法的成活率虽然较高,但压条所得的菊花植株相对较小,因此非特殊情况下不宜采用各种方法。在进行移栽时,种植人员需要在菊花的苗龄40天之后进行移栽,并保证饮用菊花苗的高度可以在20cm之上,为提高成活率,尽量选择阴天的天气进行移栽,提前确认种植的密度和株行距等参数[2]。完成移栽工作之后,可以在箱面上方覆盖一层薄膜,可以有效防止杂草的生长,在后续管理过程中,可以节省除草的人力成本,同时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到饮用菊花的株行距,合理控制种植的密度,避免菊花后期的生长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株距可以控制在30cm左右。也可以根据具体的种植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在确定饮用菊花种植的行距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菊花的品种、植株的大小以及光照等因素,如果该品种的饮用菊花植株较小,该区域可以保持充足的光照时,可以适当缩小种植密度,将种植的行距控制在20cm~25cm之间,该距离不会影响菊花植株的采光,如果菊花植株较大,种植行距就需要加大,可以将行距保持在45cm左右,从而保证菊花的正常生长。

2.4清除杂草维护菊花生长

菊花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出现杂草,杂草会与菊花争夺营养成分,不利于饮用菊花的正常生长,针对该种情况,种植人员需要在管理时做好中耕除草工作。通常情况下,除草的次数应为5次,分别在立夏、芒种、立秋、白露、秋分节气前后进行。种植人员在中耕除草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控制耕作深度,避免对饮用菊花的根系造成损伤,在降雨之后,种植人员也可以采取浅耕的方式疏松土壤,目的是避免土壤出现板结,饮用菊花生长后期的除草工作,还需要联合培土共同进行,该种作业形式可以有效避免菊花出现倒伏的情况。

2.5落实打顶工作促进分枝

在种植饮用菊花的过程中,需要避免顶端优势,因此需要在栽培管理时尽可能增加菊花的分支数量和开花数量,通常情况下,整个种植阶段需要进行两次打底处理。第一次是在菊花苗生长高度达到30cm时,可以选择去除4cm的顶芽,可以使得菊花主干的分支变得更加粗壮,当菊花侧枝的长度为15cm时,可以进行第二次打顶处理,去除侧顶芽,进而促使菊花多发分枝,可以有效提高饮用菊花的产量和质量。如果饮用菊花的种植面积较大,可以在打顶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并选择合适的天气,保证在打顶之后,菊花的伤口可以快速愈合。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