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概述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对传统套作模式的升级和改进,实质上是把大豆种植在部分玉米耕作面上,形成隔带状种植,增加边行玉米植株数量。利用边行优势实现单产增加,缩小植株间距,从而增加农作物的播种密度,使农作物达到稳定状态。玉米生长水平稳定,能够为大豆提供复合种植机会。大豆本身为矮秆植株,与玉米这一高秆植株套作种植,能够节约土地资源,保证两种农作物同时生长,为农作物补充能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减少氮肥施用量。
2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要点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创新性的种植技术。该技术采用套作的方法,控制玉米和大豆的种植密度,实现两种农作物同步生长,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优势,达到增产效果。该技术经过数十年的推广试验,已经取得显著成就,能够保证在玉米产量不变的基础上,提升大豆产量,对于粮食综合产能提升有着重要意义。下面对该技术的要点进行阐述,进一步明晰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具体内容。
2.1选择良种
为了获得高品质农作物,需要选择抗性强、耐密度的品种。基于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品种,结合地区种植经验,选择适宜的大豆和玉米品种,如玉米品种郑单958、豫单9953和大豆品种中黄301、齐黄34。从品种上做好准备,保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效果,保障农作物增产增收。
2.2复合种植
研究表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应用是将玉米和大豆套作。采用扩行距、缩小株距的方式,增加种植产量。将大豆和玉米间距设置为60~70cm,大豆的行距为30cm,株距为8~10cm,玉米的行距为40cm,株距为11cm。保证每亩地的播种密度达到10200粒,以提高作物的生长效果。选择播种设备播种,保证株距得到更科学的控制,使农作物出苗齐整、幼苗均匀。
2.3适期播种
结合大豆和玉米品种的特性,选择适当的时间播种。春玉米应在4月上旬前播种,春大豆为下旬。夏大豆为6月中心。玉米与大豆播种深度不同,需要在播种前调整好土壤湿度,采用免耕播种的方式,保证高密度播种质量。使用播种机作业,根据北斗导航实行自动化驾驶播种,提高播种精度,将行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便于更好提升玉米和大豆长势,降低机械收割损失。
2.4调肥控旺
在玉米和大豆的生长过程中,需要按照种植标准施肥,做好水肥管理,才能提高农作物产量。施用玉米复合肥或控释肥,按照每亩地50~65kg的用量施肥。对于大豆则使用低氮控释肥。肥料在播种环节作为底肥一次性施用,对于长势不佳的农作物进行追肥处理。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在叶期追肥。对于肥料的施用,需要严格根据每公顷的农作物量来计算,科学控制施肥量,避免植株长势过旺。
2.5防治病虫草害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容易发生病虫害现象,玉米、大豆也不例外。根据农作物病虫害类型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处理。应定期去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根据杂草的生长情况,选择专用除草剂定向除草。针对玉米和大豆常见的玉米螟、黑粉病等,在播种前用多菌灵与种子进行拌和处理,可以提高种子抗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概率。对于发病率较高的病虫害,则使用毒性较低的农药,配合增效剂进行处理,有效消灭病虫害。还可使用物理、生物等防治技术,达到最大化的防治效果。根据实际防治情况,确定是否选择其他防治手段或进行二次防治。
2.6协同机收
按照大豆和玉米的成熟顺序,安排好机械收割,使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设备进行收割。先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的大豆,然后使用设备收割玉米,把剩余的秸秆用于田间还地,将收割后的农作物统一堆放存储。
3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模式创新
从现代化角度来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在部分地区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基于种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推广,从而保证大豆产能得到提升,保障农户的种植收益。在适宜种植玉米大豆的地区开展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时,应意识到技术对于种植的重要性,建立更多的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引导农户参观,增加农业补贴标准,为农户接受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供保障。
3.1完善技术推广体系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需要当地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建立政府主导的推广体系,形成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建立完整的农业生产链,激发农业企业入股,提高技术推广动力。利用农产品加工销售,吸引资本投资。政府充分协调,与企业形成合作,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壮大农户经营规模,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力量,带动周边乡镇农户选择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政府在推广技术的过程中,还应为农户提供资金方面的保障,建立技术推广专项资金,加强资金监管,设置专门的农业技术推广账户,对资金动向进行跟踪,保证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为了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还应为其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保证技术人员认真对待工作,全面掌握农业技术,做好农业技术培训工作,降低农户的压力。另外,还应促使推广人员深入基层,做好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种植前、种植管理不同环节的培训指导工作。针对玉米大豆种植生产动力不足的问题,政府制定适宜的惠民政策,鼓励农民种植,选择新技术,保证种植创新收。农户愿意参与到实际种植中,才能更好地目睹技术带来的优势,消除自身对技术的成见,提高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3.2建立优质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
根据地区资源情况以及各种因素,分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在保证技术可行的基础上,针对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组建推广队伍,对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完善。根据人员的专业性,对工作进行划分,完善推广队伍组织结构。在招聘推广技术人员时,尽可能选择年轻人,年轻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更快,能够更系统地学习技术,兼顾信息化管理[4],缓解技术推广队伍老龄化现象。年轻的技术人员经验不充分,可承担起推广宣传工作,利用电子设备和平台提高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知名度,年长的技术推广员则负责种植技术指导,双方均发挥出自身优势,明确工作与责任。时代不断发展,农业技术不断更迭换新。技术密集程度提高,技术更加系统。推广队伍缺乏高学历、高水平人员,团队整体素质情况有待完善,这一情况阻碍了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对此,需要农业部门鼓励技术人员学习,为其提供深造机会,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拔优秀人才,遵循重点培养的原则,组建技术人才推广队伍,成立多层次的队伍,涵盖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师资力量团队,注重动态评价,保证队伍始终处于良好的发展态势,切实提高地区技术推广与教学培训水平。
3.3强化培训指导和带动作用
对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种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当地农业部门分析种植不规范实际因素,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指导。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涉及更多技术要点,需要加强对农户的培训,确保其将传统种植习惯与新技术进行融合,逐步接受新技术。深入到种植实践中,改变传统种植习惯与现状。根据当地农户的实际种植情况,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逐步引导农户掌握技术。为农户提供技术保障,建立示范基地,发挥带头作用,增加科技示范户数量,通过示范典型,带动普通农户尝试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技术推广部门与地区政府和农业部门联合,做好顶层策划,建立示范基地,通过培训、实践等形式,全面推进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应用,缓解地区玉米大豆种植产量不足的问题。将技术掌握较好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大力宣传,使示范户长期固定化,形成一带一、一带多的技术推广模式,促使乡村内部形成技术推广风气,发挥示范作用,提高玉米大豆收成。
3.4优化农机设备与服务供给
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农户有先进的农机设备,确保技术实践得以在种植中实现。农业部门应为农户提供相应的农机设备,保证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践应用,提高当地的机械化种植水平,优化种植效果。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需要配套机械作业,才能完成播种、打药等一系列操作,解决生产不规范问题。农户大多属于个体农业经营,缺少相应的资金去购买农机,难以保证种植技术与配套机械对应,这使得农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无法完全应用农业技术。为农户提供农机,能够规范种植,减轻后期收获问题。小规模种植户缺少资金,购买意愿无法得到解决。农业部门应推出相关补贴政策,将农户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多家共用设备,或为其提供担保贷款,使农户得到充足的资金,能够购买农机农具,减轻其种植负担。
综上所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农户的收益,符合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加大技术推广,还能带动周边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在适宜种植的地区推广技术的同时, 创办技术培训基地,创新农业服务,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提高技术推广范围,使更多人受益于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实现农作物的有效供给,积极利用多媒体加强技术宣传,拓宽技术传播通道,使更多的种植户能够受益于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提高种植产量的同时,提高地区农业经济,助力于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