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确保玉米的产量以及品质,避免因极端天气影响而出现大规模减产,种植人员可以选择合适的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并且适当地提高种植密度。
1科学选择玉米品种
玉米种子选择过程中,“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挑选最适合种植的品种。也需要具备抗倒伏、抗旱抗寒以及抗病虫害能力,以此来促进玉米种子成活率的提升。并选择合适化学药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处理,从而有效规避病虫害威胁。如果玉米种子没有进行包衣处理,则采用高脂膜拌种法,促进种子发育速度的加快。
2合理选择土地
玉米是一种适应能力极强的农作物,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因此无论是黏性土壤、黑土地还是草甸结构土壤都比较适合大规模种植玉米。除此之外,土壤结块程度应该高于30%,但不超过40%,且土壤密度最好维持在50%以上,土壤有机物质的含量不应该低于2%,氮元素含量则在15%以上,每平方米的磷元素需要达到20毫克,钾元素的含量则控制在每平方米130毫克。
想要玉米高产,种植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田间准备的目的是清除杂草和杂质,提高土壤渗透性和养分含量,以提升玉米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玉米高产应播种在土层深、有机质含量高、土层轻或土质中的土地上,这样的土壤透水性好,肥力高,能满足作物对氧气和各种肥料的需要。由于耕后秋季应储存土壤水分,春季应减少土壤水分,因此可以采用耙压等措施来保持土壤水分。翻耕深度应考虑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能耗,从多方面考虑,深度在25厘米左右为宜,翻耕深度过浅或过深,不利于玉米后期的生长,同时及时铺膜,可以提高土壤温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良好地整地要选择适宜的耕地机械工具,如犁、耕等,进行深耕、翻耕、找平、耙松作业,以改善土壤条件。
3确定播种时间
通常情况而言,在地势平坦地区,种植玉米的时间可以选在每年的4月初,地势较高的山区则选在4月中旬,而高原地区选在5月初最佳。在栽培玉米过程中,种植户务必要时刻关注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以便于提前做好准备,将可能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如果选择在春季种植玉米,最好在气温超过12℃的时候进行播种工作,切忌气温过低时播种,导致土壤温度不达标而冻死或者冻伤种子,且这种温度条件下播种的玉米存在先天不足,例如发芽率低、抗病虫害能力弱等。在我国北方,每年的4—5月是玉米种植的最佳时机,但是也存在特殊情况,种植户应该随机应变,根据实际状况适当调整玉米种子的播种时间节点。如果到了月份温度条件仍然不合适,可以选择适当地浇灌耕地,以此确保玉米种植时间不会被耽搁。
适宜采用每公顷密度为4万株的凸起苗床。植株的间距一般为一英尺,这样可以保证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阳光、水分和肥料的营养,使植株正常生长,种植太密会使穗长得太细、太短,不要冒险。选择合适的玉米种植时间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品质。
4优化后期管理
在玉米幼苗顺利长成后,种植人员应该定期针对其进行“查缺补漏”,最大程度上提高耕地中的玉米数量。直到玉米长出四片叶子,可以进行定苗工作留下生长发育情况最好的幼苗。随着近年来自然环境不断恶化,时常出现干旱以及洪涝灾害,因此做好田间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首先,在玉米植株生长过程中,要清除部分通过吸收养分在植株周围肆意生长的杂草,以免因营养不足造成玉米生长发育不全。特别是在具体的除草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化学和物理手段,简而言之,可以使用除草剂或土壤翻耕来有效清除杂草。其次,玉米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大,特别是在幼苗和果实成熟期,养分需求强度最高。因此,种植者需要对玉米的生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肥料栽培和供水计划,尽可能避免各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玉米种植效率和果实品质的降低。最后,在玉米生长的各个阶段,需要严格控制玉米的供水。并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既要保证充足的供水,又要避免由于水分过多,保证玉米得到良好发育。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玉米作物的高产、保质,就需要合理运用大田玉米矮化密植高产栽培技术。在种植过程中,科学选种、选地、播种时间、优化后期管理都必须得到重视,确保玉米在生长发育阶段能够获得充足的营养,该种植模式不仅大幅提升了耕地的利用率,减轻了土地负担,还使得农作物种植工作事半功倍,维护了我国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