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黄龙病又称黄梢病、黄枯病,是由亚洲韧皮杆菌所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柑橘上一种的毁性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甚至造成柑橘树枯死。
1 致病原因
柑橘黄龙病的成因包括管理不善,农户防控意识不足,仅关注明显害虫如红蜘蛛,忽视了小型病虫害。病害发现后,未及时采取措施,导致病害扩散。此外,未检疫苗木的引进和种植也增加了黄龙病发生的风险,不科学的苗木管理加剧了病害蔓延。
2 发病症状
柑橘黄龙病症状随时间变化,初期表现为叶片均匀黄化,随后叶脉附近出现黄绿斑驳。夏秋梢叶片无法转绿,逐渐变黄脱落。病树枝梢变短弱,叶片细长,黄化枝条增多,若不防治,可致植株死亡。病株开花早,花瓣短小淡黄,花易脱落,结果率低。果实畸形,无光泽。
3 防控要点
①诊断检测预防
黄龙病的检测预防需要结合田间诊断和多种检测方法。田间诊断依赖于观察发病症状和规律,但实际操作中还需考虑多种因素。例如,将疑似感染的柑橘枝芽嫁接到易感品种上,观察新梢是否出现黄龙病症状。此法耗时,故可使用电子显微镜快速检测。此外,应进行柑橘黄龙病的普查,调查病发果树和果园,分析发病原因,监控病情变化,以备防控。
②使用化学药剂
尽管实施了检测措施,黄龙病仍可能构成威胁,因此需采取防治措施。化学防控是快速有效的手段,通过消灭传播黄龙病的木虱来阻断传播链。在柑橘树抽梢期和木虱高发期,应统一使用杀虫剂如噻虫嗪、吡虫啉、阿维菌素和烯啶虫胺等,对果园进行集中喷洒,以控制病情扩散。
③利用物理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通过使用热媒介如光照和湿热空气对柑橘进行热处理,抑制病菌,防治黄龙病。尽管操作复杂且效果不稳定,但高温灭菌能减少枝条病害。此技术对根部病害防治效果有限,但能有效缓解症状,对黄龙病防治有积极作用。
④采用综合防治
防治黄龙病需综合措施,包括化学和物理方法。建议在柑橘园种植青草保护害虫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及时修剪病枝,改善通风透光,促进植株健康成长。重视合理浇水施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有机肥增强土壤养分,提升植株抗病力。利用害虫趋光性,用杀虫灯进行生物防控。严重情况下,应迅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保护柑橘后期生长。
⑤规划种植栽培
强化种植管理是防治黄龙病的关键,重点在于合理施肥和灌溉。根据柑橘树生长需求,适量施用含微量元素的有机肥,如腐熟肥料,并根据气候、土壤和养分需求科学选择肥料。灌溉时要控制水量,保持土壤适宜湿润,并做好抗旱和排水措施。发现病害迹象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或处理措施,以减少黄龙病的发生。
⑥清理橘园环境
为提升防治黄龙病效果,需重视柑橘园清理。对病株及时处理,轻者剪枝,重者挖除,防止病害扩散。栽植前必须检疫,避免栽培带病苗木。选择种植区时,检查环境无黄龙病风险。清理工作主要在采收后进行,目的是预防病虫害,包括清除病枯枝、落叶和落果。通常在秋末清理,此时病虫冬眠,便于消灭,保持橘园清洁。
⑦加大宣传力度
由于部分农民对病害防治的意识程度不高,当黄龙病害发生时,将其当作普通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导致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反而使柑橘植株的病害威胁程度加深。因此,对于黄龙病的有效防治需要农民提高防控意识,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防治观念,提高人们的农业种植思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