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您的位置: 首页 > 病虫害防治
酒高粱栽培中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11-06编辑:作者:闫 雪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成熟高粱.jpeg

病虫害防治是酒高粱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在酒高粱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如蚜虫、螟虫、黑穗病等。这些病虫害不仅会影响高粱的生长和产量,还会降低其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因此,在病虫害防治时,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和控制

1、黑穗病发生与防控技术

高粱丝黑穗病通过种子和土壤传病,主要是土壤传染,厚垣孢子在土内存活3年左右,在高粱种子露白尖到芽长1.0~1.5cm时,侵染高粱幼芽。高粱散黑穗,坚黑穗病菌主要是以厚垣孢子在种子表面附着,带病种子播种后,病菌与种子同时发芽,侵入寄主组织。病菌侵入后,菌丝蔓延到幼苗生长锥,以后随着植株生长点向上生长而伸长,最后在穗部形成冬孢子。防治策略着重于源头治理,如实行轮作策略,每3年更换1次种植作物,同时深度耕作田地并适度使用杀菌剂,以减少病菌滋生。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是关键步骤,通过短暂浸水并密封促进发芽,这样既可提升出苗成功率,又可遏制潜在的病虫害。在田间管理阶段,及时识别并移除病株至关重要,采用环保方式处理以阻断病菌扩散链。此外,精准把握播种时机,确保幼苗尽早破土而出,能有效缩短土壤中细菌对幼苗的潜在影响期,从而大大降低黑穗病的发生风险。

2、炭疽病发生与防控技术

高粱炭疽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为害叶片,导致叶枯,造成高粱死苗。叶片染病时,病斑呈梭形,中间红褐色,边缘紫红色,病斑上现密集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炭疽病多从叶片顶端开始发生,大小2~4×1~2mm,严重的造成叶片局部或大部枯死。叶鞘染病病斑较大,椭圆形,后期也密生小黑点。高粱抽穗后,病菌还可侵染幼嫩的穗颈,受害处形成较大的病斑,其上也生小黑点,易造成病穗倒折。此外还可为害穗轴和枝梗或茎秆,造成腐烂。

病菌随种子或病残体越冬。翌年田间发病后,期发病可造成死苗。成株期发病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不断蔓延扩展或引起流行。高粱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多雨的年份或低洼高湿田块普遍发生,致叶片提早干枯死亡。

炭疽病还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若防治不当,易反复感染,扩大病害范围。防治酒高粱炭疽病的关键在于策略选择。优选具有较强抗病性的酒高粱品种,结合本地病害的季节性特点来决定种植方案。在播种前,种子消毒至关重要,推荐使用福美双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以消除潜在病菌。一旦炭疽病暴发,应及时对感染区域实施化学药物喷洒,比如利用咪鲜胺配制溶液进行喷雾防治,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常规的防治频率为每10天喷洒1次,一般2~3次就能取得显著的防治成效。

3、紫斑病发生与防控技术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叶片染病初生椭圆形至长圆形紫红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有时产生淡紫色晕圈,大小4~20×2~5mm。叶上病斑多少不等,湿度大时病斑背面产生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稍染病病斑较大,椭圆形,紫红色,边缘不明显,有的也生淡紫色晕圈,一般不产生霉层。尤其是在气候剧变时可能引发大面积感染。这种病症对叶片的侵袭显著,受害酒高粱叶片逐渐枯萎,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整个植株的生命力衰竭。防治紫斑病的方法多样化,其中轮作种植策略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精确施肥,特别是在追肥阶段适当补充钾元素,能增强酒高粱对病害的抵抗力,从而降低紫斑病的发生率。一旦识别出紫斑病的病株,首要任务是立即清除,同时周边的残留物如秸秆和杂草也需迅速清理,以减少病害扩散。随后进行土壤深度翻耕,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在防治过程中,农药的应用也至关重要。当酒高粱遭受紫斑病侵害后,及时施用5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浓度为1000~1500倍,能有效抑制病情发展,确保作物健康。综合这些措施,可以显著提升酒高粱抵御紫斑病的能力。

4、黏虫发生与防控技术

酒高粱幼苗常常遭受黏虫的侵袭,尤其在每年的5—6月份,它们对酒高粱叶和茎秆的破坏力巨大,严重阻碍了作物的正常生长。在黏虫防控策略中,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在特制的糖酒醋液引诱剂中混入适量的敌百虫溶液,将其置于田间的盆器中,这能有效地吸引并杀死成虫。此外,利用黏虫对光的敏感特性,安装频振式杀虫灯和黑光灯在酒高粱田中,同样能显著地诱捕并控制黏虫的数量。当虫害数量增多时,可采用化学防治手段,使用20%氰戊菊酯乳油,以3000倍的比例,或者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每7天喷洒1次,连续操作2~3次,注意喷药浓度,直至虫害得到根本控制。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