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Seed industry management
种业管理
种业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业管理
小麦高产高效育种技术及新品种培育方法的新思路
2024-08-28编辑:作者:郭娟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当前,为了实现农业改革,需要对小麦进行集中化生产,育种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小麦育种过程中,要积极应用遗传学、气候学等领域知识,对小麦进行科学育种。保证育种后小麦栽种品质和收成,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实现育种研发目标。为了提升农田产量,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研发,积极培育小麦品种,研发新品种,保证小麦种植产业朝规范化方向发展,切实提升小麦生命力,满足粮食种植需求。

1 小麦高产高效育种技术

1.1育种目标 

小麦高产育种培育过程中,为了满足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尽可能从多角度思考,满足小麦领域的种植需求。在培育新品种小麦过程中,育种后的小麦须具备一定特点,如产量高、适应性强等,为高产种植提供保障。培育出的小麦种子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对于小麦栽种的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小麦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农业市场中的小麦,或者高产但品质较差,或者品质好但产量低,质量参差不齐,无法保证满足社会要求。科研工作者应加大研究力度,研发更高效的高产小麦,从根本上提升农作物产量。发现现阶段小麦特点,对其进行性状优化,开展多样化试验,通过实践种植,收集数据,保证小麦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1.2二系法杂交 

小麦高产育种过程中,需要秉承研发目标,融合多理念进行研发。为各大专业院校、科研部门提供资源,推动研发工作开展。小麦高产研发工作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其中二系法杂交已经初步成型。该技术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培育出的小麦种子抗病性较强,也能够适应复杂环境,保证生长质量,达到增产增收的目标。在科技的支撑下,小麦育种工作成效取得显著提升,日后可以借助科技力量,制定新的目标,培育高质量、高产量的小麦品种。

1.3基因组合 

根据农作物特点对小麦进行育种,采用基因组合的方式,对小麦基因排序、转换,观察并筛选出优秀的部分。将分割下来的优秀基因扩容,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具有指向性的优质品种。小麦育种过程中,通过人工诱导等方法能够研发出高品质小麦。重视基因重组特点,培养出大量植株,使有益菌附着在植株上,提升植株生长效果。小麦种植过程中,将优良部分剥离出来,借助基因融合,将能力优秀的基因转移到抗病性能较差的品种上,实现对较差品种的改良,利用基因重组的手段,实现自由组合,满足各地区种植需求,培育符合当地生长的品种,提升小麦种子生长品质。

1.4亲本选配 

亲本遗传与不同亲本之间遗传特性相互牵制,导致育种过程中出现种子变异现象,研发出变异种子。小麦新品种培育过程中,需要重视亲本,对其开展一系列工作。种子变异的关键在于亲本材料选择,科学选择亲本材料才能培养出更高品质的小麦品种。亲本材料不足则会导致育种工作难以继续,影响小麦新品种研发。在研发过程中,需要育种人员坚持不懈地寻找亲本植株,扩充材料数据库,研发更优质的小麦种子。实际选择和制造过程中,严格按照育种目的开展工作,采用人工筛选制作的方式,从根本上化解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找到亲本材料,及时对其进行研发工作,培育出高品质的研发材料。研发人员在培养过程中,拥有特殊性状的种子都可以作为亲本材料,将其作为数据,为后续育种提供参考。根据市场上受欢迎的品类,以及地区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亲本材料,有针对性地进行物种研发,提高种子的原本性能,研发适应性强的品种,发挥亲本材料的优点。亲本材料渠道来源广泛,为了农业产业的日后发展,需要相关部门建立专业机构和数据库,完成小麦育种相关信息的收集。

1.5后代选取 

高产小麦育种研发过程中,可以将其看成适者生存的选拔,能力强的品种才能胜任。选择工作作为基础和前提,对于整个育种过程十分重要。育种人员将性状中不严重的部分移除,选择穗大粒多的植株,完成培育工作。经过脱离处理后进行密植,获取实际栽种数据。播种过程中,控制种子的栽种距离,最大限度地发挥育种效果。借助单序列与多物种结合的方式开展杂交育种工作,完成新物种培育,淘汰质量较差的小麦品种。通过一代、二代、三代分离出符合要求的种子,通常经过三代后,能够直观看出种子优劣,便于农户在种植前对其进行筛选。 

1.6亲本组合 

小麦高产培育过程中,选择亲本材料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研发出优良品种。实际研发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系列问题。选择亲本材料时,需要重视材料数量等,标注好数量完成试验。一次完成尽可能多的试验,便于将所得数据应用于多种状况中。对于亲本组合的选择,并没有统一标准。无法确定淘汰的序列能否诞生出新品种,植株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遗传因素等干扰,变化呈现复杂化特点,无法百分百进行预估。新品种培育难度更高,使用的材料更加复杂。亲本材料的质量高,经过试验和基因排列后,也无法保证培育出性状更佳的品种。换言之,尽管亲本材料种类多,能够提高小麦种子产出率,实际培育过程中还是面临较多问题。关于材料排列方式,分为单株、多株的杂交模式。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品种研发的要求也会相对提升。复数杂交需要使用大量的亲本材料,才能产生更多样化的结果。将成果当作新材料再度应用,获取更多可能性。单株杂交则相对简单,是对基因序列的解析,获得新品种的概率较低。因此,在培育过程中,单株无法满足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复交的形式,保证育种成果。

1.7分子标记 

高品质小麦育种过程中,常见的育种技术有分子标记。分子标记保证小麦育种效果,能够优化操作流程,为小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小麦在生长过程中不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根据DNA分子顺序差异,提取种株特点,完善新品种的性状[3]。有针对性地选择品种,利用基因特点,对基因序列标记。根据实际需求对基因优化,找出符合的材料完成分子标记。借助这一技术,实现对种子的高产育种处理。培育过程中,利用遗传学、生物学等知识,夯实栽培技术手段。在实际研发过程中寻找合适的方法,根据计划进行设计,完成高效育种目标。

2 小麦新品种培育技术

2.1结合实际培育

根据国家种植实际情况,以及各地农户调研数据分析,可以发现研发新品种得到认可的同时,因为缺乏可行的种植计划,新品种无法大面积种植。对此,还需要针对部分小麦品种,选择出更加优良的变异品种,研发单株高产的小麦品种,保障种植贫困地区也能实现高效栽种。提高种植成效,降低成本,也能实现新品种推广。小麦种植风险较低,系统繁育过程中,注重对优良形状进行鉴定,依靠自然变异减少诱变操作,保留亲代优良性状,不断提高新品种研发探索力度,保证农业行业稳定发展。增加产量的关键在于选择何种类型的种子作为研发基础,基于以往数据,能够看出不同种子的变化为新品种研发提供支撑。引入最新的研发方法,保证小麦符合要求。将先进理论应用于育种工作,培育高效高产新品种,为农业实践提供保障。

2.1.1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是常见的育种方式,将不同品种的小麦集中在一起,筛选优良性状的种株。创造新品种,使其拥有所筛选出的种株的性状。杂交育种推动小麦育种事业发展,为农业生产提供大量的优良品种。这种育种方式分为单交、复交等类型,能够很好地保留亲代植株特性,育种风险较低,不易失败,为其他育种技术研发提供素材和经验,便于育种操作。

2.1.2回交育种

回交育种是将不同的两个品种杂交,采用种子双亲之一杂交培育,保证提取的基因更纯。回交育种也会出现变异品种,之后针对特殊形状改良,打破基因连锁,保证性状遗传更加稳定。经过定向控制,使种子具备相应的形状,但是该技术需要大量试验样本,应用成本较高,技术也相对复杂。

2.1.3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涉及一定风险,对于育种人员而言,需要科学选择。在诱变过程中,物理诱变与化学诱变属于常见类型,能够通过相关技术促使种子染色体畸变,经过诱变处理的种子呈现不常见的性状,达到新品种育种的目的。物理诱变利用射线技术,改变种子细胞,实现对种子的诱变处理。化学诱变则使用药剂,促进种子分化。诱变育种的显著优势在于提高种子突变率,通过诱变获得种子新性状,达到培育新品种的目的。实际培育过程中,操作该技术要求有稳定的环境,就现阶段的技术手段而言,还需要加强控制和研究,才能保证处理效果稳定。

2.1.4远缘杂交育种

远缘杂交育种是将不同种类、亲缘关系的种子进行针对性处理,形成杂交处理后,凸显技术优势,创造新品种小麦。要尽可能选择特殊品种小麦,保证足够亲本。部分野生小麦适应外界生存环境,适应性强,这是远缘杂交育种的优势,在育种中发挥重要作用。将这些小麦的优良特性纳入培育目标中,培养更优质的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对试验人员的操作技术有较高要求,要求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过硬,能够对小麦特征做针对性分析和处理,保证杂交质量。

2.2加强技术规范,实行科学管理

小麦新品种研发过程中,技术创新可以从栽培工艺入手,做好小麦生长阶段的水田管理,为小麦提供健康生长环境。借助精耕细作、秸秆还田等方式,对农田中的小麦精准补充肥力,保证小麦生长过程中的水肥充足,从根本上提升小麦产量。选择高品质、高产量的新品种,在农业地区开展试验田,测试小麦实际适应情况,确保满足种植环境,发挥品种潜力。这也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为新品种研发扩展空间,达到高产目标。

    综上所述,新型小麦育种理念的引进对于农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基于当下小麦的模式,育种是增加小麦产量和保证品质的关键,加强小麦育种研究,攻克新的小麦品种,满足现代化发展背景下对于小麦种植的要求。结合相关因素,推动小麦育种高效化方向发展。将育种技术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健全理论体系,促使小麦育种在实际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