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Seed industry management
种业管理
种业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 > 种业管理
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和关键点分析
2024-08-13编辑:作者:许东飞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林业种苗培育是林业建设的基础,也是林农获得经济收入的关键。随着我国对森林资源保护、恢复和发展的重视,国家不断加大对林业种苗的投入。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如何提高林木种苗质量,实现优质优价,已成为广大林农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1 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重要性

1.1有助于生态保护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环境资源带来不小的压力,现如今越来越重视维护生态稳定以及平衡。为此,就需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修复工作,保证生态与经济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这不仅为生物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同时也为人类提供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在进行林业资源保护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植树造林的工作,这也就使林业种苗的培育工作越来越重要。在开展种苗培育的过程中,需要以植树造林为基础,优化相关的制度,使种苗培育的种类可以不断丰富。在一定程度上,种苗的培育也是开展林业资源保护工作中的一部分,为保证种苗的存活率,就需要按照工作的具体目标要求,不断提高种苗育苗的技术水平,减少对林业资源的浪费。在种苗培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的工作标准,对育苗的品种和数量进行确定之后,进行相关的育苗实验,进而可以确保种苗育苗的多样性。开展种苗育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植树造林工中树苗的种类,为保护林业资源奠定基础。

1.2促进林业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森林资源持续减少,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成为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发展人工用材林则是缓解这一趋势的有效措施之一。人工用材林的培育不仅能够提供木材等经济价值,而且能够改善区域小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天然林面积不断减少,人工用材林数量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必须加快推进现代人工用材林的建设,以应对未来严峻的生态形势。在这种情况下,科学合理地开展种苗育苗,保证造林工作的有序进行,扩大林地覆盖面,增加森林蓄积量,从而提升我国的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就显得十分重要。合理配置林业资源不仅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可以加快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还可以有效提升林农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林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3保障林木种苗供应安全

良好的林木种源是保证造林成功的前提,也是林地可持续经营的根基。目前,国内可供采挖利用的优良天然母树资源越来越少,一些珍贵树种的数量也呈下降趋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科研投入,充分挖掘本土野生资源和人工育成的优良乡土树种,大力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人工授粉技术和生物诱变育种技术,不断提高现有品种的产量和质量。

1.4满足社会发展对林木产品的需求

培育优良品种,确保林木种苗质量,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林产品的迫切需求,是推动现代林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同时推广高效栽培模式,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病虫害,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发展,也是加快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于提升林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意义。

2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分析

科学育苗视角下,科学的概念是指以自然规律和客观事实作为研究依据,以系统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按照一定目的对自然事物或过程进行探索,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因此,科学不仅包括理论上的,也包括实践中的,它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态度。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所说的科学的,主要是指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且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根据植物生长特性,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确保树木正常生长,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但目前我国的林业发展中,种苗育苗方面还不够完善,不够科学,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品种结构单一

目前,我国主要用材树种有杨树、松树、杉木等,且多为人工速生丰产林,其种子产量相对来说较低,树种的品质也无法保证。一些优良乡土树种如核桃树,因缺乏适宜的栽培条件,难以大面积发展。从而使目前的种苗品种结构较为单一,不利于植树造林多样性的发展。

2.2优质苗木数量少

由于受传统观念以及市场信息不充分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地方仍存在重经济效益而轻社会效益、重短期利益而轻长期利益的思想。因此,部分地区出现挖了坑、填上土、栽了树、卖了钱、一走了之的现象,对种苗没有进行良好的抚育管理,导致优质苗木数量不足。

2.3育苗设施简陋

大部分育苗场圃没有专门用于培育幼苗的场所,而是将幼龄母树林与成株林地混交,或利用原有林地进行改造,致使幼龄树木生长环境恶化,不利于幼苗的良好生长。

2.4繁育方法落后

多数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播种法,既费工费力,又易造成种子霉烂,严重影响幼苗的质量[2]。同时对种苗育苗的抚育管理较为粗放。由于缺少科学的抚育管理措施,加之森林经营水平低下,林木的长势不佳。

3 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要点分析

3.1选择育苗品种

在选择育苗品种的过程中,要结合地区的气候特点以及地理环境,开展选择育苗品种的工作。不同的地区在气候和地理环境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了保证育苗的存活率和育苗质量,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择育苗品种。

3.2选择苗圃地

育苗品种的选择是重要的一步,同时也不能忽视苗圃地的选择,这也直接影响着育苗的质量和幼苗的存活率。通常情况下,苗圃地越大,也就越能培育多个种类的树苗,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育苗的风险。保证育苗种类的多样性,也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地理环境中对种苗的需求,可以提高育苗的存活率。一般情况下,会将苗圃地选择与林地距离较近的地方,或者距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这样是为了保证育苗培育过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降低遭破坏的风险,同时也可以使树苗能更好地适应林地环境,保证其良好生长,进而确保整个育苗过程的有序开展。此外,在选择苗圃的过程中,还要关注水源问题,尽量选择距离水源较近的地方,但要注意不要选择容易产生积水的地方,若水分过多,则树苗根部就很容易腐烂,从而影响育苗的存活率。育苗的过程中需要水源,因此需要保证水源的充足,但不能积水,才能确保树苗的良好生长。

3.3选择育苗种子

确定了种苗的品种之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主要包括对种子的收集、处理以及储藏。科学合理的技术能够保证种子的质量,更加符合科学育苗的需求。

在收集育苗种子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以往的数据资料以及通过市场上有效的反馈,保证收集到的种子的质量,使其可以具备强大的生命遗传性质和良好的播种性质,在面对特殊情况时,种子的自身结构可以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从而有一定的自我保护作用。选择好优质的种子之后,需要进行相关的测试实验,将其放在种植的土壤中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的气候和水文情况,记录好种子变化的过程和相关的数值,通过测试可以进一步确定哪一类的种子可以适应地区的生长环境,进而可以从中选择品质更加优良的种苗种子。

在种子处理环节,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处理水分含量较低的种子时,要重点关注种子的防潮问题,并结合实际的工作计划,采取一定的防潮处理措施。对于种子的保存,要对保存环境进行综合考量,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预防工作,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降低种子被鼠虫破坏的风险。

在种子的储藏过程中,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例如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对种子的储藏方法就有所区别。如果是在北方,在选择种子时,就需要考虑种子的抗寒性以及抗旱性情况。如果是在南方,就需要考虑种子的抗潮湿性以及抗病虫害的能力。需要关注的是,在种子的储藏阶段,如果需要调整种子的品种选择情况,在移栽种子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包装技术的使用,并达到相关环境的标准要求,从而保证种苗的种植处于一个无菌且干净的环境中。

3.4土壤处理技术

为确保种苗的健康生长,需要加强对土壤条件的关注,确保其中的有机营养物质的供给可以满足种苗的生长,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水肥供应。种苗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要有相应的养料输入,进而可以提升种苗的光合作用,使种苗的生长符合正常的标准需求。在进行种苗培育的过程中,要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进行定期的测量,并将其作为对土壤进行肥力补充的基础,保证种苗的正常生长需求。同时,还要加强水肥灌溉的管理技术,可以通过人工施肥或者集中灌溉的方式,补充土壤中缺少的养分种类和含量。在进行施肥时,要选择多功能复合型肥料,需要在灌溉渠的两边进行施肥灌溉,对于肥料的用量要根据测量种苗的实际土壤环境情况来确定[4]。

3.5培育技术

对种苗进行培育的技术是保证林业发展中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林业的科学发展。总体上来说,在规划培育种苗的苗圃时,主要可以分为临时的和固定的这两种形式。对于固定形式的苗圃,一般地质条件和水源条件都比较好,苗圃的面积也比较大,基于这种条件下的培育技术,对实际情况的要求相对来说较为宽松,也更加适合周期较长的种苗培育。对于临时形式的苗圃,相对来说其面积比较小,地质和水源条件也有限,这种情况就比较适合单一的种苗培育。对于培育技术,在种苗的整个培育周期中,土壤中的养分会有所减少,这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技术,对其中的肥料进行稳固,并重视补肥工作。同时,要结合具体的种苗生长情况,进行不同种类的施肥管理。在培育种苗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科学的培育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加强技术的提升。在种植种苗的过程中,要考虑其养分需求,在对种苗进行处理时,要重点关注种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3.6育苗技术

在种苗培育的整个过程中,育苗技术是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在进行播种时,需要结合不同种子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育苗技术,从而确保种子的发芽率。目前比较常用的育苗播种技术主要有人工播种、机械播种以及播种床覆盖三种。如果是中小型的苗圃,可以选择人工播种育苗技术。在开始播种前,需要结合种子的数量以及苗圃的实际面积,对种植的间距和行距进行确定,同时可以采用开沟器完成人工播种作业。人工播种育苗技术主要有两种,一是苗床撒播,二是条播方式。如果采用的是苗床撒播的方式,需要技术人员同时在苗床的两侧共同完成播种,关键是要掌握播种的距离和频率,保证二者能同步。如果采用条播的方式,在播种前需要划分种子的品种,并对土壤条件进行考察,确定其是否能够使用条播的方式,然后需要对播种的行距进行合理划分,通过挖一道行开一条沟的方式进行条播。

运用机械播种育苗技术,其完成效率要远高于人工播种的形式,但机械播种比较适用于面积较大的苗圃,可以借助播种机完成播种工作。主要的播种机有滚筒式和针式。通过播种机可以高效完成土地开垦、翻地播种以及盖土等工作,在播种时需要进一步划分播种的间距和行距。

播种床覆盖技术是通过对苗圃内杂草进行覆土清理的方式,使营养更高的土壤层位于最表面,从而可以确保种苗的生长有充足的空间。在开始覆盖之前,需要结合种子的大小,科学确定覆土的厚度。

基于科学育苗的视角,育苗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可以确保林业种苗的品质,进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在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种苗培育过程中产生遗传变异的概率,保证种苗的优良品质。为此,在进行种苗的繁殖过程中,需要基于科学育苗技术,采用插条、埋条或嫁接的技术方式,培育和种植优良的种苗品种,从而可以在科学繁殖的前提下,结合苗圃的实际特性,通过土坨移植或裸根移植的方法进行移植,从而保证种苗成活率和生长质量。在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保证各个阶段消毒工作的定期开展,并科学采取技术措施对病虫害进行预防处理。在培育过程中,种苗存活率能够有效检验播种前期的实验效果,并对后期的林业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育苗技术,提升种子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科学育苗技术对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和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推广高效科学的栽培模式,不但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病虫害,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现绿色发展,促进现代林业的建设发展。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