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业种植业因种植面积扩大而发展显著,但小麦生产仍面临问题,如生产条件、品种选择、施肥和管理不当,这些影响小麦质量和产量。要实现冬小麦亩产700公斤以上的超高产,需研究晚播超高产栽培技术,重视品种选择、合理施肥和严格管理,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防病虫害。因此,相关部门应优化和创新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提高产量。
一、冬前管理
1、优选品种
在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技术中,选用优良品种至关重要。推荐选择如马兰1号、烟农1212号、马兰13号等具有超高产和晚播特性的品种。选择时应考虑种子特性及当地栽培条件。
2、微囊悬浮剂拌种
选择合适小麦品种后,需拌种处理以防止虫害、病害和冻害。使用微囊悬浮剂拌种是实现晚播超高产的关键技术,因其长效药效可抵御细菌和虫害侵袭,保护麦苗免受寒冷天气损害。
配置微囊悬浮剂时,混合10%噻虫嗪和10%精甲·咯·嘧菌。每300千克晚播小麦种子需35克10%精甲·咯·嘧菌悬浮剂和200克10%噻虫嗪悬浮剂,搅拌均匀后晾干备用。
3、增加用种量
完成晚播小麦拌种后,需确定播种量。晚播小麦因播种较晚和天气变冷,需增加用种量以保证发芽率。根据经验,晚播时间通常在10月10日至20日,以10月15日为基准,晚播小麦用种量约为每亩6-7千克,比正常多10%-20%。沙壤地播种量为每亩5-6千克,黏壤土地为每亩6-7.5千克。若播种时间晚于10月15日,每晚1天,每亩需多播种0.8千克。增加用种量有助于提高晚播小麦的发芽率和生长率,为超高产打下基础。
4、玉米秸秆还田
小麦晚播前正是玉米收获期,在夏玉米收割完成后,为了便于小麦晚播,使土壤肥力增加,可以将玉米秸秆粉碎均匀地抛撒在田间。在粉碎玉米秸秆的时候,需要将玉米秸秆的长度控制在6厘米以内,秸秆切碎合格率需高于95%,玉米残茬的高度也需低于6厘米,秸秆抛撒的均匀度需高于85%,漏切率需低于5%。
5、深耕整地
在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前期,提高整地质量至关重要,以确保土地平整和水肥循环,为小麦生长提供良好土壤和营养条件。播种前,应使用旋耕耙进行深耕、压耙、悬耙等作业,确保悬耙深度超过35厘米。试验显示,经过这些处理的土地上晚播小麦的扎根深度可超过1米,显著高于未处理土地。同时,深耕、压耙、悬耙后的土地上晚播小麦的分蘖量、结穗率和抗倒伏性也更优。
6、科学施肥
晚播小麦栽培前需施足底肥,以增强其抗寒抗逆性。种植者应确保土壤肥沃,合理选择有机和无机肥混合使用,减少氮钾肥用量,磷肥全作底肥。
每亩地推荐使用1.25千克发酵杂肥和40-45千克复合化肥作为基肥,按7:8:9比例配施氮磷钾肥。可额外添加1-1.5千克磷酸锌肥以补充锌元素。确定肥料用量后,均匀撒于地块,随后播种。
二、科学播种
晚播小麦播种可采用直播式或撒播式播种机。直播式播种机将种子和肥料一起播种,而撒播式则单独播种。播种量为每亩8-10千克,需根据气候、品种和土壤等因素调整播种密度,以保证小麦稳定生长并提高产量。
使用直播式播种机时,将种子和化肥装入储料箱,调整开孔大小和播种深度及行距。播种机与拖拉机连接后自动撒播,播种后轻微覆土并保持湿润,以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
三、田间管理
1、冬前管理
①查苗补种
在晚播小麦播种10天之后,若小麦种子的出苗率比较低,可以采用小水轻灌的方式促进苗齐。等到出苗后至4叶期,需要种植人员及时进行查苗补苗的工作。例如,针对行内断垄大于15厘米的地块,需要及时开沟补种,需补入同一品种的晚播小麦品种。查苗补种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增加晚播小麦用种量的方式,确保小麦苗齐全、均匀。
②浇水越冬
浇水越冬是小麦晚播超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旨在提升土壤湿度,确保小麦安全越冬,防止冻害。这项技术通常在11月15日至25日之间实施,当气温连续5天低于5℃时开始浇水。最佳浇水时间是晴天上午9点至12点,每亩地需浇灌30-35立方米的水,确保浇透。浇水后应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土壤板结。
③化学除草
冬季前,清除毒麦、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晚播小麦3叶期前或杂草2叶期时,用“绿麦隆+水”喷杂草茎叶。杂草2叶-3叶期,用“高渗异丙隆+水”或6.9%精噁唑禾草灵乳油喷施茎叶,化学除草。
2、早春镇压
浇完越冬水后,需确保小麦安全过冬。次年早春,返青较晚的晚播小麦需要及时镇压,大约在3月20日开始返青后立即进行。镇压可增强土壤保湿透气性,提高墒情,控制小麦疯长,增强根部吸收养分能力。
3、控制春季分蘖
春季,种植人员需调节晚播小麦生长矛盾,加强管理。若每亩地主茎和3叶以上大叶总数超55万穗,应管理晚播小麦。管理晚播小麦时,使用等行距圆盘式播种机,保留施肥耧腿,用拖拉机牵引播种机深耕,隔一行深耕一行,单侧断根,深度6-9厘米,深耕后镇压。晚播小麦越冬前至返青后,种植人员应控旺,采用深耕、断根、镇压等方法,防止倒伏。
4、供应水肥
晚播小麦在拔节期和挑旗期需加强水肥管理,推荐使用滴灌水肥一体技术。拔节期每亩灌水45立方米,加入约15千克尿素和10千克氯化钾;挑旗期每亩灌水30-35立方米,加入约5千克尿素。滴灌网管应“非”字形排列,滴头间距约20厘米,水速每小时2升。选用卧式压差式施肥管可提高施肥均匀性。
5、各种灾害的防治
①倒春寒的发生与防治
倒春寒是指春季气温突然下降,晚播小麦易受低温影响,导致生长受阻甚至死亡。为防止此现象,种植者需密切关注天气,采取覆膜、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等措施,以提高小麦耐寒性和避免冻害。
②干热风的发生与防治
干热风是夏季常见气候现象,特征为高温高湿且持续时间长,影响作物生长。晚播小麦因播种晚,生长周期与干热风期重合,受其影响较大。高温高湿导致小麦叶片变黄干燥,影响光合作用,增加病虫害风险,影响质量和产量。种植人员需加强管理,采取覆膜保护、合理灌溉等措施,减少干热风对晚播小麦的影响。同时,通过洒水降温、及时排水等田间管理措施,降低干热风对产量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