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您的位置: 首页 > 栽培技术
甘薯生长需肥规律视角下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
2025-02-05编辑:作者:马珊珊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红薯.jpeg.jpg

在甘薯栽培管理过程中,就需要遵循甘薯的需肥规律,积极探究全新的施肥灌溉技术,以此来满足甘薯的生长需求,为提高产量和品质奠定坚实基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甘薯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技术,希望通过研究对更好地提升产量和品质有一定借鉴和帮助。

1、甘薯的需肥规律

甘薯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较多的氮、磷、钾,尤其是钾。生产1000kg鲜薯大约需要氮4.95kg、磷1.32kg、钾10.51kg,比例约为1∶0.3∶2.1。苗期养分需求低,但随着生长,养分吸收增加,尤其是茎叶旺盛生长期。氮素吸收在茎叶生长时达到高峰,而钾素吸收在全生长周期都较高,特别是在薯块膨大期。施肥时应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或钾肥,应根据土壤和甘薯需求合理搭配肥料,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2、甘薯育苗的选择、处理

①甘薯品种的选择

选择和推广优质甘薯品种时,应考虑其耐旱性、抗病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目前优质品种包括商薯19、冀薯98、徐薯22平安1号、冀薯99、西龙43-1和徐紫1号等。重要的是,所有选用的品种必须经过脱毒处理,避免使用自留种子。

②种薯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种薯时,应挑选外观特征正常、无病害、无损伤的个体。避免使用受冷害、树皮软化、有凹陷、病斑、切面不新鲜、枝叶有黑金或茎线虫病的薯块。确保薯块大小一致,一般重量在150~200克。为防止病原微生物,可采用51~54°C温水浸泡10分钟或使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浸润消毒5-10分钟。

③苗床的选择及整理

甘薯需充足光照,避免苗床受大风影响,土壤应有机质丰富、排水佳、pH值5.5~6.5。选择未种茄科或薯类、近水源的田块。整地施肥,深翻30~40cm,清除杂草,耙平土壤,作畦,施用腐熟农家肥5000~7000kg/667m2,复合肥100~150kg,撒石灰粉100~150kg/667m2调节pH值。苗床宽1.2~1.5m,长度视育苗面积而定,高15~20cm。

④甘薯的排种方法

排种处理种薯时,可采用头压尾或头尾相接的方式,确保苗床空间利用最大化。每平方米推荐使用20~25kg种薯,大小在150~250g之间。大种薯应深埋,小种薯浅埋,保持薯块表面水平,以确保出苗整齐。注意区分种薯的头尾,避免倒置排种。

⑤育苗水肥的管理

播种后立即浇透水,确保土壤湿润但不积水。幼苗适宜生长温度为25~30℃,白天维持此温度,夜间不低于15℃,必要时覆盖薄膜保温。幼苗出土后及时去除薄膜,增加光照,同时适当遮阳防晒伤。幼苗3~4叶期施尿素5~7kg/667m2,5~6叶期施复合肥10~15kg/667m2。当幼苗长至8~10片叶,高15~20cm时,可定植大田,定植前摘心促进分枝。

3、种薯的移栽定植

①甘薯种植地处理

甘薯种植地的翻耕整地通常在秋季收获后或春季播种前进行,推荐秋季整地以促进土壤熟化和提高肥力。翻耕深度应为20~25cm,使用拖拉机或人工操作,之后耙细整平土壤。整地时施入底肥,包括有机肥3000~5000kg/667m2,复合肥15~20kg/667m2,过磷酸钙30~40kg/667m2,硫酸钾15~20kg/667m2,均匀撒施后翻耕入土。整地后起垄,垄高20~25cm,宽20~25cm,间距90cm,确保垄面平整。水肥一体化设备包括施肥装置和滴灌带,主管应与水源一侧垂直,连接进水口和施肥器。滴灌带选用管径16cm,滴头间距30cm的单边迷宫式滴灌带,支管主管为内径5cm的聚乙烯软水管,沿垄面铺设,滴头朝向垄沟,固定滴灌带防止移动,并连接水源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②优质种薯的移栽

壮苗应具备35~40天苗龄,百株重1kg,高度20~25㎝,直径0.5㎝,叶片厚实、大小合适、颜色深绿,茎叶特征明显,汁液丰富,无气根,根原基发达,无病虫害。适宜的移栽时间为4月中旬~5月中旬,株距18~20㎝,行距20㎝,每667㎡种植1.5万~1.8万株。使用斜深插法,深度为苗高的3/5。移栽后1周,检查并补植,确保苗全且均匀生长。

③水肥一体化方案

在滴灌施肥时,应依据甘薯生长规律设定灌溉量和水肥比例,系统自动执行。栽植后需一次透水,滴水量为10~15m3/667m2。在甘薯解暑期和膨大期,追施尿素5~8kg/667m2和硫酸钾5kg/667m2。阴雨天根据植株情况决定灌溉和施肥。滴灌追肥前,将肥料溶解于施肥罐,先滴清水5~10分钟,再施肥,施肥后用清水冲洗管道5分钟。

④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是甘薯种植中确保良好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步骤,通常需要进行2~3次。首次在甘薯移栽后缓苗期进行,以松土和促进根系生长;第2次在移栽后30~40天进行,旨在促进植株生长;第3次则在封垄前,目的是防止杂草。中耕深度为2~5㎝,需覆盖行间和株间。操作时需避免伤及植株,并在中耕后及时浇水,每次约10~15m3/667m2,以助土壤恢复和甘薯生长。

⑤甘薯中后期的提蔓、翻蔓

提蔓的最佳时机通常是在甘薯生长的中后期,即薯块开始膨大的时候,一般选择在甘薯生长的6~8月份进行。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提蔓,避免在雨天进行,以免土壤过于泥泞,影响操作,仔细观察甘薯藤蔓的生长情况,找出茎节部位,用手轻轻提起茎蔓,注意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茎蔓,在茎蔓的茎节部位,用剪刀剪除多余的根,保留主根,将剪除多余根后的茎蔓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使其能够更好地接受阳光和水分。翻蔓同样在甘薯生长的中后期进行,与提蔓相,最佳时机在6~8月份,目的在于促使甘薯茎叶基部分生不定根,吸收养分和水分,促进块茎膨大,第1次提蔓后7~10d进行第1次翻蔓,之后每隔10~15d翻蔓1次,共翻蔓2~3次。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