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苗期管理是保障华北落叶松健康生长、高效发展的关键环节。正确的苗期管理能够促进树木的生长,提高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幼苗适应性,为未来的林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1 落叶松育苗思路
1.1选择育苗地
华北落叶松育苗地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华北落叶松的产量和质量。在选择育苗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排灌方便的地块进行育苗,避免出现土壤水分过大而出现涝害的情况。
二是要选择土壤肥沃的地方进行育苗,土壤中含有大量的杂物和石块等会影响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三是要选择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的地方进行育苗。这样能够保证幼苗的健康成长。
四是注意排水问题。排水不良会导致幼苗出现烂根现象。
五是选择地势较为平坦、土质肥沃、土壤疏松、质地良好、水源充足的地方进行育苗。这样能够保证华北落叶松幼苗具备足够的生长空间。
1.2播种方式问题
华北落叶松的播种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早春进行播种,另一种是在秋天进行播种。两种播种方式各有各的优缺点。在春季进行播种时,由于春季气候干燥、低温,所以最好采用先覆膜再播种的方法。覆膜的时间要根据气温来确定,因为只有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促进种子发芽生长。所以,一般情况下要等到气温稳定在15℃左右再进行覆膜。但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华北落叶松的发芽率,一般先覆膜后播种。
2 华北落叶松育苗及苗期管理技术要点
2.1整地和施肥
整地是华北落叶松育苗的重要环节,也是培育优质苗木的关键所在。华北落叶松是一种根系发达的树种,在育苗时,整地非常关键,要想培育出优质的苗木,整地时必须要精细。整地前应该做好土壤改良工作,然后进行深耕,深度一般为30cm左右,耕后要及时进行土壤平整,然后在土壤上再覆盖上一层细碎的草皮。如果土地出现板结的情况,要及时进行松土处理。华北落叶松育苗期通常为2~3年,在此期间要将土地翻耕一遍。
在进行整地时,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第一,要将地块整成南北方向的形状;第二,翻耕土壤之后要及时做好土壤改良工作;第三,翻耕土壤之前最好对土壤进行一次消毒;第四,翻耕土地的深度一般为20~25cm;第五,在整地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土壤的湿润度。
翻耕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施加一些肥料,施肥时应该要注意用量,不能过量。在整地前先要将底肥施好,底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华北落叶松在整地前需要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以每667m2施入腐熟农家肥6000~8000kg、磷酸二铵15~20kg、硫酸钾10~15kg以及硫酸亚铁1~2kg的标准施肥。为了使肥料充分地发挥作用,要对其充分搅拌均匀后施入[1]。
施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穴施。一般情况下,每667m2施用腐熟的农家肥1m3左右,与10~15kg硫酸亚铁混合均之后施入。二是条施。三是撒施。在施肥时应将肥料均匀地撒施在地上,然后用犁翻耕10~15cm后再进行第二次施肥作业。四是沟施。一般情况下,每667m2施用复合肥2~3kg。
2.2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促进幼苗的健康成长。
通常来说,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要将种子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用浓度为1%~2%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浸种消毒。第二种方法是用浓度为0.5%~1%的福尔马林浸种消毒。其次,需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为了加快种子的发芽速度,可以用温水进行催芽处理,具体方法是将温水倒入容器内,温度保持在30℃左右,然后用纱布包好容器口,将种子放入水中浸泡4~5d。在这段时间内,每天换水一次,待种子发生裂口后再进行播种。在催芽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种子的情况,一旦发现有部分种子裂口严重时就要及时将其取出并用清水清洗干净。最后将催芽后的种子用细沙混合均匀后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晾晒7~8d后即可播种。通常情况下,华北落叶松的出芽率能够达到90%左右,所以在播种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2.3播种
若采用条播方式,在播种前要进行整地,整地时要遵循“深沟浅播”的原则,将土壤深翻20cm左右。此外,还要在播种前做好苗床工作,苗床的宽度应为2m左右,长度应为10~15m。然后用锄头将土壤挖开,并用铁锹将土壤均匀地搅拌在一起,搅拌时要避免将种子与土壤直接接触。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基肥和种子后,就要用耙子将土壤和种子充分搅拌均匀。同时还要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在苗床上喷洒适量的水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要用干净的沙土覆盖在苗床表面。
若采用撒播方式,由于华北落叶松种子比较细小,因此要根据种子的大小来确定播种量。同时还要做好播种后的管理工作。当种子在土壤中萌发出来后就要及时用细眼喷壶将其喷湿,这样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生长。华北落叶松幼苗喜欢凉爽的环境,因此在播种后要做好遮阴工作。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开展浇水和除草工作。如果幼苗生长在土壤中的时间过长或者幼苗出现了病虫害,就要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最后要做好苗木的追肥工作,保证幼苗能够健康成长。
2.4苗期管理
一是灌溉浇水。幼苗期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灌溉,但是也要注意浇水的时机和浇水量,幼苗期要选择在阴天或者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进行,避免出现干旱缺水的情况。浇水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浇到幼苗的根部,以免影响幼苗的生长。如果遇到大雨天气,要及时将苗圃中的积水排出,保证苗圃内土壤的湿润度。在雨季过后要及时对苗圃进行排水。
二是除草松土。除草是促进苗木生长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除草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式,避免破坏幼苗。通常情况下,苗木在刚开始生长时并不需要进行除草,只有当苗木到了成苗期之后才需要进行除草工作。除草过程中还要注意对苗木生长造成影响的杂草类型和数量,将其消灭掉,避免杂草与幼苗争夺养分。
三是病虫害防治。在苗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病虫害问题,造成幼苗死亡的情况也不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在发现病害后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和喷洒药剂防治,同时还要定期观察和检查,避免出现二次污染情况。同时,病虫害防治需要根据实际病害、虫害进行针对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