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Agricultural machinery
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机械
农机技术推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2024-09-14编辑:作者:左丹剑飞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落实和运用科学发展观、合理使用农业机械有助于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技术推广,改变农业生产的实际状况,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影响因素阻碍农机技术的推广,不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为此,要正确认识农机技术推广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提高农机技术推广水平,适当优化调整农业结构。

一、我国农业结构现状

随着社会生产资料和生产需求的变化,农业改变了原有的单一种植模式,农业产业化成为农业发展的突出特点和必然趋势。在生产资料方面,我国的农业生产资料技术水平较低,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发展都比较落后。在生产方式上,农业生产已经从单一的生产模式转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有机农业、乡村旅游、观光旅游等多种生产方式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尽管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目前农业生产仍是以小型农户为主,各地区的大型农资企业规模小、数量少、影响力度不够。就农业从业人员而言,随着多元化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在择业时倾向于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减少。此外,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还存在受教育程度较低、劳动力素质低下等问题,不利于农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农机新技术推广的主要工作职责分析

随着我国对农业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使得很多农业相关技术开始得到了革新,农业工作者可以很好地使用相应的智能化设备进行生产的辅助工作,在农业生产中农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次数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所以,相关的技术更需要不断地提高和革新,不断普及,及时根据农业生产和使用过程之中出现的各种小毛病、小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良。同时还需要培养农业工作者使用相应辅助机器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对于农业辅助机器的认识,引导和培养他们正确使用机器。由于现在的农业工作者文化水平有待提高,对于新型机器的使用也不是非常了解,并且他们还一直受到传统农业生产思想束缚,很难走出传统农业生产经验的框架,在学习智能化农机时常常因为情绪的抵触而无法有效地进行,进而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生产效率比较低下。所以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来向农业工作者们展现智能化农业机器的操作方式、应用的效果及相较于传统农耕的优点,强调其工作的效率。在此过程中,不仅能够解决农业工作者在智能化农机操作过程之中存在的疑惑,同时也能够发现在智能化机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后对方案进行筛选。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职责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切实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各级农业部门提出的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协助制定区域农业生产政策,加大对优质高效农业建设与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第二,主动参与区域农业技术、农机新技术推广规划与技术标准等内容的制定过程,并组织贯彻落实农业技术推广规划,全面展开农机新技术推广。第三,选定推广项目与技术,切实贯彻落实技术指标,并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规程。第四,组织选定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农业技术重点推广科技项目的展开。第五,积极引进、试验、推广应用新农机设备、新材料、新农业生产技术等等,并促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进程提速。

三、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与农业结构调整的关系

全面分析和讨论的结果表明,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与农业结构的调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在推广农机技术方面,合理利用农机技术可以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优化生产要素,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例如,在一个适宜大规模种植的平原地带,采用玉米收割机,可以增加单位工时的收获量,极大地降低人力成本,改善农业的总体品质,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从农业结构来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提升了农民的素质,为农民选取最优的生产方式进行作业,并不断优化和改进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机技术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促进农业的更好发展。

四、新时期基层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不够重视

新时期,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提升,促使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推广工作方案无法落到实处。并且,基层的农机技术未在市场中得到普及。同时,基层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因此,无法在实际的推广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地方政府也无法更好地给予基层农业工作者相应的政策扶持与帮助。此外,在基层农机技术开发过程中,地方宣传部门的工作不够完善,制约了基础农机技术的发展。

2、农业生产模式落后

我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这种模式的特点如下:①农业劳动力数量较少,农村土地使用面积较大,并且由于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偏低,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在农业的机械化作业中,往往会出现机械操作不规范等系列问题,导致了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②由于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所以很多农户的知识储备不足,使其不能高效应用农业机械技术。③部分农户仍在采用低效、粗放的耕作方式,但是传统的种植经验和灌溉技术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还存在农田管理缺乏科学性、农作物保护不到位、土壤污染等诸多问题。

3、人员素质低下,专业人才不足

首先,新时期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过程中,基层农机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低下。并且,高龄的基层农机技术人员,对于基层的农业发展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其次,地方相关行政部门管理不善,缺少对相关技术人员的技术教育,进一步导致阻碍了基础农业技术的发展。然后,相关基层农业的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等方面得不到相应的补充。基层的农机技术推广,得不到长期有效的发展,也会促使专业人力资源严重流失。最后,导致基层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部分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并不愿意积极地参与到基层农机技术的推广工作中,从而使得新时期基层的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有效形成稳定的发展。

4、农业机械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农业机械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很多地区还没有普及到田间管理、农田水利以及农用化肥等方面的知识,导致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无法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②农业机械技术人员能力不足。在进行农用施肥的过程中,由于技术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较低,对施肥的效果了解不足,导致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③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当。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如果忽视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则很可能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5、基础市场信息与流通体系不健全

新时期,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不同地区对农机技术的需求各不相同。但从当前情况来看,基层农机技术在市场发展中,存在信息不充分现象与流通体系不健全问题。进而导致了不同区域的基层劳动人民对农机技术市场信息的了解并不多。此外,基层地区缺少专业农机技术和农业技术的指导机构,进一步导致了基层群众对新农机、新技术的认同普遍较低。因此,即使是先进的、高效的,农机设备和技术也无法进入到基层。

五、面向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优化展开路径探究

1、结合新媒体技术开设农机新技术推广微课堂

现阶段,新媒体技术迅速发展,人们使用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的普及程度表现出逐年递增的状态,且在基层农村中,利用新媒体平台查询所需信息的现象也维持在较高水平。基于这样的情况,想要实现对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升级,保证对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更好地展开,最大程度地发挥推广作用,依托新媒体技术及其平台组织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是必然选择,也是当前技术环境下的主流发展趋势。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使用人群基数高的背景优势,申请微信公众号,并在其中开设农机新技术推广微课堂,定期向农户提供农机新技术的相关内容、操作要点等等,提升区域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从而达到促进农户增收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该农机新技术推广微课堂的开课内容主要设定如下:①宣传农机操作安全知识、介绍春夏秋冬四季农机作业风险点及注意事项;②宣传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同时要结合区域农业生产的现实发展情况、现状需求,及时调整、更新上传技术操作内容与农机新技术知识。

2、促进农机和农艺融合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一直是社会和人民关注的焦点。协调好农机和农艺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农机生产达到现代化标准,从而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我国幅员辽阔,经纬度差异较大,各地的风俗、自然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给农机和农艺的有机结合带来了困难,极大地限制了科学、高效的农业结构调整。例如,部分地区化肥需要人为施用在农作物、土壤的表层上,该做法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化肥的作用,然而机械施肥可以深入到农作物的根部,整体提高农业肥料的利用率。为此,我国相关部门要大力推动农机与农艺的融合,制定一个长期、健全的工作方案,使农民正确、透彻地理解农机与农艺的关系,做好二者之间的协调工作,让农机与农艺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提升农业的综合效益,进一步优化和改善农业结构。

3、加强相关技术培训,提高专业技术队伍建设

首先,想要促进基层农机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就需要从基层群众的技术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方面入手。加强对先进技术的引导、对基层农民群众的培养。新时期下的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不仅需要专业技术和拥有现代化知识的管理人员,还需要拥有高素质的专业推广人员。同时,在基层农机技术的推广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只有不断提高基层人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够不断增强推广人员自身的服务意识。其次,地方相关部门还可以结合基层发展现状,实施多项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和学习。以此来培养基层人员自身对新兴技术的认识,为后期基层农机技术的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然后,还可展开多项业务技能培训学习,进一步确保农民对新型农机技术的掌握。再者,可以从制度体系的搭建入手,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借此来提升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设置相应的鼓励政策,促使其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针对基层技术人员岗位责任意识方面进行提升,形成积极良好的工作态度,以此来加强相关专业人员的系统化管理。

4、实现农业生产竞争能力的提升

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基本完成,实现了真正的脱贫致富。但是在广大的农村生产活动之中,多数还沿用着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导致农业生产效率比较低,难以转化为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依然会制约着农业机械的长足发展。这种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能够给农业的生产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效益带来良好的发展,也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素。所以,要更好地利用农业机械的技术,不断推进和引导农业机械技术运用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科学地把控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把控加工和销售方向,保证农村地区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在市场之中更具有竞争优势,给农民们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所以,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减少不利因素的存在,能够让劳动者真正意义上获得属于他们的经济效益,确保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经济增长速度稳步提高。

5、改革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手段

在过去,单项技术的推广也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由于重点在生产阶段,生产后的销售和加工环节没有纳入推广范围,所以推广效果大打折扣。如推广地膜覆盖小麦、玉米,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但产下的粮食大量积压,价格低且难以销售,得不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取消了此单项技术的推广。农机技术的推广要走产业化的道路,需要综合考虑产前、产中、产后。以种植业为例,产前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作物品种,选择优质种苗,配置所需农业资源;产中采用机械化配套技术,科学管理;产后建立销售、加工渠道,做到良性循环、持续发展,真正实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此,要进行集团化推广,即农机部门在推广机械化作业的同时,联合农业部门、生产资料部门、机械生产厂家、销售加工部门等共同进行推广。

综上所述,农机新技术推广在提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着较为理想的现实价值,因此需要在当前持续优化展开。实践中,在切实把握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职责的基础上,通过结合新媒体技术开设农机新技术推广微课堂、主动与优质农机企业展开合作性技术推广、定期举办新农机与新技术的现场观摩会、优化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队伍、主动开设并推行农机技术推广宣传咨询日活动,推动了农机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升级。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