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Agricultural economy
农业经济
农业经济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业经济
践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经济高效绿色生态化发展
2024-05-26编辑:作者:小编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乡村振兴指明了发展方向,可以在提升乡村发展速度的基础上,保证农村生活质量。面对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探索全新的发展理念,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严格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上,促进农业经济的高效、绿色、生态化发展。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意义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集约化水平。

通过发展农业经济,可以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培育特色农业,并构建生产示范村,发挥以点带面的效应,吸引更多农村优势资源,打造特色产业,优化运行结构,为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助力。其次,可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源动力,促使农业经济工作中普及应用现代技术与设备,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升发展水平,通过科学技术的力量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提升生产效率。

1.2促进农业的品牌化生产。

若没有经过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检验环节,农产品无法找到合适的销售渠道,导致大量压积,农民不能获得销售收入。而强化发展农业经济,可以促使农业产品参与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流程,找到合适的品牌宣传方式,增加附加价值,为农产品进入市场增添更多机遇,扩大销售范围,增加市场份额,保证农民的经济收益。

1.3加快应用推广农业新技术与新工艺。

以往农业生产主要通过人工方式完成,而农产品加工流通环节对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要求较高,一旦出现人工检测误差,将会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导致农产品无法达到预期要求,阻碍正常销售。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助力,促使农业生产期间引入新技术与新设备,保证农产品数量与质量,提升农产品加工、包装效率,实现农业全程机械化发展,促进农业经济高速运行。

11.jpg

2乡村振兴背景下曲阜市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2.1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

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组成部分,强化发展农业经济可以加快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但当前部分农村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人工劳作占据首位,没有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节水灌溉设施较为落后,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大多为分散型的农业生产模式,降低了农业生产质量,减少了农民收入水平。虽然近年来关于现代化设施的引进力度有所加强,但依然需要增加投入,现代化建设道路依然漫长。

2.2农业基础设施较薄弱

当前各政府部门均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工作,增大了投入力度,大多区域道路与水利设施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可以满足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但部分偏远区域基础设施依然落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发展需求。尤其是节水灌溉、气象服务、污水处理、防洪防涝方面的设施较为落后,农业机械功能较差,科技水平较低,甚至发生一机多用问题,无法高效抵御自然灾害,存在较大风险,直接影响着农民的经济收入[2]。

2.3农业缺乏品牌化效应

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并未形成品牌化效应,农产品质量并不稳定,农户种植期间使用过量的农药、化肥,农产品质量水平较低。同时,当前农业经营主体依然为小规模农户,种植区域分散,并未形成规模化生产,分散的经营模式无法有效对接销售市场,不利于打造农业品牌。且农产品的宣传力度较差,大多农民缺乏广告意识,自认为只要生产出高质量产品便可以获得销售市场,没有重视宣传工作,以致农产品知名度较低,增大了销售难度。另外,农产品缺乏明确品牌定位,存在明显的同质化问题,甚至发生一品多牌现象,部分农产品的差异较小,却注册多个不同品牌,定位模糊,在消费者群体中不能形成认知度,市场竞争力较差,不能为农民带来预期的品牌收益。

2.4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难度较大,虽然已经获得发展,但与二三产业的联系并不紧密。同时,大多农村区域依然种植单一农作物,没有延伸出农产品加工与服务产业,以致农业产业结构单一,无法达到预期的增收致富目标。除此之外,部分农产品区域分布并不合理,发展农业产业时没有结合自身特点,不但无法发挥区域优势,还不能形成科学合理、鲜明特色的区域结构,浪费大量农业资源。

2.5缺乏高素质劳动力

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作为支撑,但受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农民群体年龄较大,大多具备知识基础的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存在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导致农业产业生产缺乏劳动力人才,增大了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难度。同时,受福利待遇、工作环境、传统理念等因素的影响,具备农业知识的人才不愿回乡工作,农业发展缺乏技术人才知识,导致农业技术项目无法稳定开展,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持续运行。

3乡村振兴背景下曲阜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为了提升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应针对农机购置工作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农民购买农机设备,并扩大普及范围。二是企业应强化农机设备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引入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宣传方法,引导农民认识到现代化农机设备的运用优势,强化树立现代化生产意识。三是应重视农机技术的培训工作,引入广播宣传、开办讲座等方式,为农民开展技术推广活动,引导农民熟练掌握农机设备的使用方法,提升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四是应加大农机设备的开发力度,研发高水平、高质量的农业机械设施,全力推进农业机械化的稳定发展。

3.2强化建设基础设施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可以由根本上改善农业生产现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村现代化建设。对此,各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农业的实际情况,明确产业需求,购置现代化的农业基础设施,以更好地服务当地农业生产活动。首先,应强化农业基础设施购置资金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基金,强化农村公路、农田水利等与农业生产联系紧密设施的建设力度,并逐步扩展至全部农业领域,优化农村生产环境,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带来便利。

其次,应加快引入国际先进设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针对农业发展进程及时更新设备。同时,还应设立农业基础设施相关的法律条例,强化基础设施的管护力度,做好后续维护工作,保证设施的正常高效运行。期间还应针对基础设施设立建设标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维修保养设备,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保证科学管护,在提升利用率的基础上,延长使用寿命。

最后,应配置完善的信息化设施,扩大农业生产设备的覆盖面积。目前我国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依然较低,农村与外界的交流程度较差。为了强化发展农业经济,应配置高水平的信息化设施,强化科技管理,通过信息技术赋能经济管理,保证准确高效采集农业数据,帮助农民及时掌握最新的农业市场发展动态。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合理增加信息设施建设资金,构建完善的通讯网络系统,实现由村到户的逐步延伸,满足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需求。

另外,还应构建高水平的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平台,定时发布农作物的种植信息,上传农产品的销售链接,扩大销售范围,实现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营销的一体化处理,在提升农业经济信息化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发展。比如曲阜市营造线上+线下的物流模式,引入拼多多、京东、天猫、贝店、供销e家等网络平台,全面销售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帮助农民致富。

3.3改革农村金融机制

作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还应全面发展农村金融,以乡村振兴为背景,构建可行的运行机制。首先,应完善多层次、规范性的农村金融管理与服务机制,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期间应强化发挥农村金融政策服务职能,引入金融机构参与其中,着重发展三农项目,盘活农村金融资金。其次,应设立规范的新型农业金融服务组织,以乡村振兴为背景,结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打造新兴金融机构,培育村镇银行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业金融的多元化投资,实现灵活治理。最后,应设立完善的金融风险分摊补偿机制,遵循市场监管要求,设立信贷业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试点运行抵押“标的”,以土地流转经营权为基础,构建质押贷款制度,强化提升农村金融源动力。在改革农村金融过程中,应以产权制度运行为基础,明确农业产权所属,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优化金融产权结构,不断创新农村金融机制。

22.jpg

3.4强化建设农业品牌

随着农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多,市场竞争力增大,为了提升销售份额,各政府部门应强化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首先,应重视提升农产品质量,打造良好后备,重视生产绿色健康的农产品,强化品牌建设。其次,应全面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尤其重点扶持龙头企业,集中分散的农户,有效对接散户经营模式与销售市场,打造优质农产品品牌。再次,应强化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引入发放传单、展会营销、明星代言等方式,利用多种渠道提升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或者引入抖音、微博等新兴平台,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宣传模式,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潜力。最后,应强化管理农产品品牌,避免发生同质化竞争问题。期间政府部门应引导农户形成集群理念,整合类似的农产品品牌,打造区域特色,或者开发新型农产品,创新营销技术,全面提升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3.5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为实现农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应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为目的,推进建设多元化的新兴农业产业。期间应强化应用科学技术,优化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期间还应针对特色农产品,整合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打造一体化的产业链结构,实现价值延伸。针对散、弱、小的农产品主体交易问题,还应强化农民合作社与供销社的合作力度,集中散户群体,形成一定规模后投入至消费市场。同时,还应引入订单农业、委托生产等模式,引导农民合作社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强合作,构建利益联同机制,在协同发展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创新销售模式,引入网络直播平台,满足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供需需求。期间还应打造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采集农产品企业上下游信息,并深度挖掘分析,扩展农业产业链的发展空间,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在优化调整农产品结构的过程中,还应强化修建、完善农田水利设施,为农业高效生产创造优良条件。管理人员也应结合当地农业实际现状,优化调整生产、精加工、包装处理等环节,构建一体化的生产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比如曲阜市构建了现代化的农业产业园,初步形成以果蔬为主导,农文旅为特色的包括“基地+加工+流通+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态势,打造仓储、冷链加工、废弃物循环处理于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项目,降低劳动成本,增加经济收入。

3.6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首先,各区域的村委会干部应带头引领,成立管理与监察小组,实地调查本区域农民的实际生产情况,分析农产品产销环节的问题,制定科学可行的产销方案,使农民认识到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调动参与相关培训的兴趣。学习期间除了应引导农民掌握基本的农业经济知识,还应促使农民灵活使用信息技术,熟悉网络产销技能,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应用水平。同时还应制定科学的激励措施,调动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互联网生产与销售活动。激励过程中还可以评选榜样人物,鼓励乡村优秀人员参与,为农民起到带头作用,调动全体村民的学习意识,实现共同进步。同时,还应强化培养农民的政治觉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正确解读激励政策,根据乡村振兴规划方案,多方面建设农业经济,培养出兼具电子商务、农业产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7打造生态农业

乡村振兴发展背景下,不但应提升农产品质量,还应保证人们吃的健康,打造绿色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农业。以往农业种植、农村养殖、果树栽培等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农户更多看重经济效益,无差别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大剂量的化学试剂停留于蔬菜、水果、动物体内,无法保证人们健康食用,为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危害。由此,应强化打造生态农业,严格管控高残留、高浓度化学试剂的使用,并大力推广绿色饲料、化肥、农药等农业物资,在技术与环境角度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比如防治果树病虫害时,应引入物理防控措施,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利用害虫的趋热性、趋光性等特点,引入超声波、辐射、光源等防治技术,全面消灭病虫害,保证果园生态系统的健康运行。同时,还应发展立体农业,结合当地的气候与人文条件,选择适合稻田生存的水产品,实现稻田养殖。比如可以选择养殖鲤鱼,此鱼类不喜跳跃,成活率较高,肉质鲜嫩,产量可观,满足消费者需求,助力生态农业发展。

4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可以加快转型农业生产方式,为农业经济带来机遇。为了强化农业经济发展质量,应制定可行的扶持政策,强化资金保障,推广应用农业技术,真正走出一条高质量、可持续的农业经济发展道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全面构建小康社会。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