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玉米水肥一体化技术操作指南
2025-08-27编辑:作者:王青洲 张寅翔 武广海 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水肥一体化技术结合灌溉与施肥,通过管道系统定时定量地将溶解肥料的水输送到作物根部。利用压力系统,如水泵,通过滴灌或微喷灌设备精准施水施肥。例如,滴灌系统中,水肥混合液通过滴头缓慢滴入土壤,保持适宜湿度和养分,减少浪费。技术由灌溉系统(包括水源、水泵、过滤设备、管道和滴头或喷头)和施肥系统(肥料罐、施肥泵、管道和阀门)组成,实现精准灌溉和施肥。

图片

选择处理品种

在玉米种植中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玉米品种的选择至关重要,应挑选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且对水肥供应响应良好的玉米品种。连云港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的特点,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干旱和雨涝风险,且土壤类型多样,包括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等。因此,在品种的选择上,应优先选用经过当地审定或示范推广、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玉米品种,如郑单958、先玉335等。这些品种具有较好的抗逆性,包括耐旱、耐涝、抗倒伏以及对常见病虫害的抗性,能够在当地复杂的自然环境下稳定生长。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和处理也是关键步骤,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去除瘪粒、破损粒和杂质,确保种子纯度和发芽率均在95%以上。然后进行种子包衣处理,使用含有杀菌剂、杀虫剂和微量元素的种衣剂,如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既能有效防治苗期的根腐病、茎基腐病以及蚜虫、蓟马等害虫,又能补充锌、锰等微量元素,促进幼苗根系发育和早期生长,为玉米的健康生长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其对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适应性和响应能力。

图片

单粒精播合理密植

单粒精播技术是水肥一体化玉米种植中的重要环节,与传统的多粒播种相比,单粒精播能够确保每一株玉米在生长初期就拥有相对均匀的空间、光照、水分和养分资源,避免了幼苗之间的竞争,有利于培育壮苗。在确定播种量时,要根据所选品种的特性、土壤肥力状况以及目标产量等因素进行精确计算,保证田间植株分布合理。合理密植是实现玉米高产的关键措施之一,要依据玉米品种的株型、生育期以及土壤肥力等条件,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对于株型紧凑、叶片上冲的品种,可适当增加种植密度;而对于株型松散、叶片平展的品种,则应适当降低密度,以保证玉米群体在整个生育期内都能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和养分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实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生长,提高玉米的光合效率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增加产量。

铺设水肥一体化管道

根据玉米田的地形、面积和种植布局,规划好管道的走向和布局,确保整个田间的灌溉和施肥能够均匀覆盖,无死角和盲区。主管道通常选用管径较大、耐压性强的管材,沿着田间的主干道或地边进行铺设,以保证水和肥料的顺畅输送;分支管道则根据种植行的间距和长度进行合理分布,将水和肥料精准地输送到每一株玉米的根部附近。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要注意连接处的密封性,防止漏水和肥料泄漏,确保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同时,根据土壤质地和玉米根系的分布特点,选择合适的滴头或喷头类型以及间距。对于砂质土壤,滴头间距可适当缩小,以保证水分和肥料的均匀分布;而对于黏质土壤,滴头间距可适当增大。此外,还应定期对管道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清理管道内的杂质和堵塞物,确保水流畅通和施肥均匀,保证水肥一体化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图片

灌溉施肥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策略是水肥一体化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玉米在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玉米的需水需肥规律进行精准调控。在苗期,玉米植株较小,生长缓慢,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相对较少,此时应采用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方式,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同时避免水分过多而导致根系缺氧和养分流失,可根据土壤墒情和幼苗生长状况,每隔3~5天进行一次滴灌,每亩滴灌量控制在2~3立方米,随水追施少量的氮肥和磷肥,如尿素2~3千克、磷酸二铵1~2千克,以满足幼苗生长的基本需求。随着玉米进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植株生长迅速,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急剧增加。

图片

此时,应加大灌溉施肥量和频率,保证土壤水分含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满足玉米对水分的大量需求,同时追施高氮复合肥,如亩施尿素10~15千克、氯化钾5~8千克,以促进茎秆粗壮、叶片繁茂和雌雄穗的分化发育。灌溉施肥的间隔时间可缩短至2~3天,每次每亩的滴灌量增加到4~6立方米,确保玉米在关键生育期内得到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供应。进入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后,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依然较大,但对养分的需求逐渐转向以钾肥为主,同时需要适量的氮肥和磷肥来维持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籽粒的灌浆充实。在这一阶段,应保持土壤湿润,避免干旱造成籽粒败育和减产,灌溉量可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进行调整,一般每隔3~4天滴灌一次,每次每亩的滴灌量为3~5立方米,同时追施钾肥5~8千克、氮肥3~5千克,以提高玉米的千粒重和品质,确保最终的产量和收益。

图片

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

在水肥一体化系统运行过程中,要定期对系统的压力、流量、水质等参数进行监测,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观察滴头或喷头的出水情况,如有堵塞或漏水现象,及时进行清理和修复。同时,关注玉米的生长状况,根据植株的形态、颜色、生长速度等指标,判断水肥供应是否充足或过量,及时调整灌溉施肥方案,保证玉米生长处于最佳状态。定期对水泵、过滤器、施肥设备、管道等进行维护保养。水泵运行一段时间后,要检查其密封性、轴承磨损情况和电机运行状况,及时更换易损部件;过滤器要定期清洗或更换滤芯,防止杂质积累影响过滤效果;使用后的施肥设备要及时清洗,防止肥料残留腐蚀设备;管道要检查是否有破损、老化现象,有问题的管道要及时更换。在冬季寒冷地区,还要做好系统的防寒防冻措施,排空管道内的水,防止冻裂管道和设备,确保系统在下一生产季能够正常使用。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