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农技推广
农技推广 您的位置: 首页 > 农技推广
水稻种植技术与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2025-02-18编辑:作者:毛金宗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水稻是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种植广泛,市场需求大,需提升种植技术。加强田间管理,尤其是中后期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有积极作用。水稻田间管理技术主要基于其生长规律,旨在实现高产稳产。管理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包括合理追肥、水层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本文重点研究水稻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措施。

一、水稻前期栽培技术

大山水稻.jpg

1 种子选择和处理技术

科学选种对水稻种植至关重要,为健康生长打基础。种植者需考虑品种适应性和生长特性,优先选择适应性强的本土品种,具备抗逆性如抗碱和抗病性,以保证高成活率。同时,考虑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和水文,选择适宜品种。种子筛选关键,检查籽粒饱满度,去除不良种子,盐水浸泡有助于筛选健康种子。种植人员需晾晒种子1至2天以提升活性,增强发芽和生长。浸种促进吸水和萌发,同时消毒种子表面以减少病菌。种子消毒使用化学或生物制剂如含氯消毒剂和杀菌剂,有效杀灭病菌,增强抗病性,降低患病风险。

2 水稻育苗技术

育秧机的使用提高了水稻育秧的效率和成活率,不受天气影响,一分钟内完成一轮作业。该地区推广工厂化生产与无纺布培育技术,提升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确保农业提质增效。水稻工厂化生产需确保设备良好,及时维修故障,选择优质种子,监控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和光照,合理灌溉。无纺布覆盖技术要求覆盖牢固,播种均匀,及时检查无纺布状态,保持田间整洁,定期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合理施肥,确保健康生长。

3 轮作技术

水稻种植中采用轮作技术,如“稻—菌”模式,可提升土壤肥力,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加水稻产量和品质。竹荪菌渣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返还田中可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竹荪栽培少用化肥农药,菌渣清洁,对环境影响小。推广“稻-菌”轮作模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同时,推广“稻-稻-菜、稻-薯”等轮作模式,提高稻田综合效益。

二、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措施

水稻联合收割机3种子已用.jpg

1 水稻的灌溉管理

水稻在生长中后期需水量和养分量增加,需加强水分管理。分蘖期采用浅水勤灌,保持3cm水深,有助于分蘖和生长。当分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5%时,降低水位或排水晒田,以控制苗数,避免无效分蘖。冬水田应提前排水晒田,减少病虫害,为种植做准备。合理水分管理对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水稻分化发育阶段,应根据生长情况和需求进行灌溉。抽穗扬花期需全天深水,孕穗期需保持7cm水层,气温低时加深。灌浆结实期应干湿交替灌溉,直至成熟。贺州市八步区正在升级墒情监测设备,实现数据采集自动化、智能化,以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农业抗旱减灾和水肥资源高效利用。

2 加强水稻的施肥管理

水稻生长中后期需加强水分和施肥管理,确保充足的基础肥料施用,满足氮、磷、钾等主要养分需求。根据土壤和水稻需求科学配比肥料,并适时追肥,特别是在生长迅速和结穗阶段。可采用叶面喷施补充养分,提高利用率。有机肥料如稻草、秸秆堆肥可改善土壤,提高水稻抗性。在分蘖期施用含氮肥料促进分蘖;孕穗期适量施用氮钾复合肥或钾肥增强抗病能力和穗粒数;灌浆结实期施用氮钾复合肥或高钾肥料促进籽粒充实和增加产量。

3 病虫害防治

水稻中后期易受病虫害影响,需加强防治。培训重点是提高对病虫害防治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对生产基地负责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成员的培训,培养掌握绿色防控技术的带头人。同时,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建立农业技术支持体系,提供病虫害防治技术咨询和支持,帮助建立科学的防治方案。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如田间释放赤眼蜂,有效控制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定期监测稻田害虫数量和变化,评估生态工程技术效果,调整管理措施,科学防控害虫。病害严重时,及时用药防控。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期易发纹枯病,病丛率达到20%时,采取防治措施。选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等药剂,使用时按说明和推荐剂量施用,轮换药物以避免抗药性。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