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杨是陕西定边县的乡土树种之一,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多种土壤条件下均能生长,尤其是在光照条件充足、肥力条件好、浇灌便利的地方生长良好。小叶杨树的木材材质非常细腻、纹理较为整齐、密度小、韧性大具有很好的加工性,所以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下文在分析探讨小叶杨特征特性的基础上,对其育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与分析,以期能对陕西定边县林业生态建设有所帮助。
1 小叶杨的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小叶杨又名小叶白杨,属于一种温带树种,生长高度一般在20m左右,胸径最粗可达1m,小叶杨树的树冠以卵圆型为主,生长有灰褐色的树皮,叶片多为倒卵型。刚生长出的小枝呈光滑状,颜色以红褐色为主,随着枝条的不断生长,之后成为黄褐色,开花时间为每年的4-5月份,6月份左右其果实不断成熟。
1.2 生活习性
小叶杨生长过程当中对于光照需求较大,同时其根系也较为发达,并具有很强的萌发力,在多种气候条件下均能生长,还具有耐旱耐寒的特性,能够耐受零下36℃的寒冷天气以及耐受40℃的高温。虽然小叶杨具有很强的耐寒特性,然而在春季气温突然降低也会出现冻害,特别是土壤湿度较大时,发生冻裂现象的几率更高。小叶杨树无论是在沙壤土,还是冲积土等很多种土壤类型当中均能良好生长。如果地势较为低洼,存在积水,只会对小叶杨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土壤肥力条件较差,长时间干旱,也会影响小叶杨的正常生长。
2 小叶杨繁殖技术
2.1 播种育苗
2.1.1 种子采集
由于不同地区在气候温湿度条件等多个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性,所以小叶杨种子成熟期也具有一定差异。定边县小叶杨一般于5月份之后种子陆续进入成熟期,当果实呈现黄褐色时,说明种子成熟度也很高,便可及时进行采集。采集过程当中,主要包括的方式有两种:首先,收集自然脱落的种子。然后,剪下成熟枝条上的种子。这两种方式都简单且易于操作。
2.1.2 种子储藏
采收回来的种子,放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进行晾晒,摊铺厚度控制在5cm左右,筛选优良种子。种子摊铺位于太厚,避免种子摊铺厚度过大引发种子发霉坏掉。晾晒过程中定期进行翻动。接着运用机械设备完成种子筛选。小叶杨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种子采集之后也可直接用于播种,倘若有阴雨天气出现,且连绵不断的会对种子萌发力产生较大影响。这就需要把种子移入干燥低温的窖内进行储藏,天气放晴之后,结合具体情况展开播种。种子通过储藏再进行播种,一般可以达到80%左右的发芽率。
2.1.3 播种
具体进行播种时,倘若能够把采集的种子及时进行播种,一般能够达到90%以上的萌发率。但种子经过干燥低温窖藏之后,萌发率会出现明显下降,同时也会对后期生长带来较大影响。所以种子通过储藏之后再进行播种的,要对播种地做出科学选择,首选光照条件充足,地势相对较高,肥力好,并具有较好灌溉条件的地块进行栽植,这对于确保种子萌发率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般小叶杨采用撒播或者落水播的方式进行播种。首先撒播,需提前对育苗的充分灌水,然后再撒播种子,播种过程时要确保土壤深度适宜,把土壤整平耙细,之后再进行播种,然后覆盖2cm厚的细沙。落水播种,也需要提前进行灌溉,然后再开展播种工作,完成播种之后,运用沙、肥料和土混合材料来覆盖种子,轻微露出一点种子即可。
2.2 插条育苗
2.2.1 插条采集与处理
扦插育苗开展过程当中,所选择的苗圃地以及插条质量直接影响扦插成活率。所以必须要选择生长健壮,没有病虫害与机械性损伤的母树采集种条,采集时间为春季3月份,此时树叶还没有开始流动,采集的插条成活率高,种条采集之后进行窖藏之后按照20cm左右的长度进行制穗,小头应当达到0.5cm的直径大小,制穗时需确保切口平整,之后按照直径大小进行分级,每50根设置为一捆。选择室外阴凉通风湿润度适宜的地方开挖储藏坑,宽度一般为1.5m,深度为0.5m,然后在坑底铺上一层沙土,把插穗放置于上面,摆放时保证插穗芽向上,每一捆之间保留一定缝隙。然后在上面覆盖25cm厚的湿沙土,并按照2m的间隔放置草把以利于通气。最后用50%的多菌灵配制成800倍液进行喷洒,每两日喷洒一次,控制和减少霉菌的出现。
2.2.2 圃地选择及整地
首选地势较为平坦,排灌便利的地块,同时要求地下水位在1.5m以下,土壤具备良好的肥力,疏松度高,在8.5左右,土层厚度应达到1m以上。选择好育苗地之后,展开全面整地,对土壤进行35cm左右的深翻,把地块当中的各类杂物全面清除,整平耙细,在整地的同时,合理施入有机肥与复合肥,联合施入杀菌剂以及杀虫剂。
2.2.3 扦插
春季土壤完全解冻之后就可展开扦插工作,具体进行扦插之前,在流动的水中放置插穗并进行催芽与杀菌。按照30×60cm规格控制扦插株行距,插穗垂直插入地下露出顶端3cm。要确保插穗和土壤充分接触,避免出现空隙。
2.2.4 苗期管理
(1)灌溉:为了提高扦插成活率,完成扦插之后,应当及时的进行浇水。同时在扦插之后5d左右结合土壤湿度再进行灌溉,一般每年灌溉5次左右即可。进入8月下旬停止灌溉,并在10月下旬进行冬灌。灌溉过程当中应特别注意,完成扦插后及时灌溉非常重要,落干之后需及时地展开松土保墒。小叶杨插穗刚开始萌芽这段时间的生长,主要基于插穗自身养分以及从土壤当中汲取部分水分来生长。插穗生根之后,当插穗顶部有嫩叶长出,此时苗木在真正意义上进入生长阶段。苗木扦插生根之后生长到5月份这段时间,伴随气温的逐步提升,在水分方面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所以及时浇水就显得尤为重要,倘若不能及时进行浇水,水分供应不足,极易导致插穗发生萎蔫死亡。所以进入夏季苗木生长旺期阶段,倘若缺乏有效降水,必须要及时进行灌溉。当进入越冬期之后,也应及时停止浇水,这样更利于苗木木质化,有利于苗木的顺利越冬。
(2)松土与除草:一般每年需进行6次左右除草,除草必须要做到及时,除早、除小、除净,以免杂草生长影响苗木营养吸收。通常与苗木扦插之后两日之内,对苗床全面喷洒50%的乙草胺,每亩按照150g控制用药量。进入雨季之后出现降雨或者追肥时,再喷洒50%的稳杀得,可大幅减少苗床杂草生长。另外,每次实施灌溉之后,都应当进行松土保墒,定期松土有助于苗木更加快速的生长。
(3)追肥:第一次追肥在6-7月份进行,一般选择氨肥为主,每公顷追肥200kg,也可对苗木叶面喷洒5‰的氮肥溶液。第二年春季,结合土壤肥力条件,在浅翻土壤的同时,每公顷施入300kg复合肥,并联合应用速效氮或者钾肥。在苗木速生期之前进行追肥效果最好,之后每间隔15天左右进行一次追肥,进入秋季之后应停止追肥,以免苗木出现徒长现象,对苗木的木质化带来不良影响,阻碍苗木的顺利越多。
(4)定芽与抹芽:当插穗长出10cm左右的芽时,每株保留一个长得最好的芽,剩下的全部抹去,6-8月份这段时间间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抹芽。
(5)定苗、间苗与修枝:完成扦插之后第二年选择长势较好的苗木保留下来进行定苗,每公顷以27000株为最佳。秋季落叶之后,把苗木高度1/2下部的侧枝全都修剪掉,如果苗木遭受病虫害的侵袭较为严重,需及时将苗木挖除,并烧毁。
3 小叶杨栽培技术
3.1 造林地选择
小叶杨对于环境土壤适应能力非常强,在很多地块均能开展造林工作,如陕西定边县存在很多贫瘠的沙地、石砾土地,在这些地块进行造林也能生长。如果造林地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整地过程当中可以采用水平沟或者鱼鳞坑的方式来进行整地。
3.2 造林方法推广
3.2.1选择适宜的造林模式:定边县气候干燥,干旱少雨,在干旱地区展开小叶杨造林过程中,以选择混交造林方式为最佳,科学搭配其他树种,如紫穗槐、沙棘等这些灌木树种,根部具有根瘤菌,和这些树种展开混交造林,有利于小叶杨的正常生长。通过多年的栽植实践发现,选择沙棘和小叶杨展开混交造林效果最好,每公顷分别按照3500株进行栽植,这样小叶杨不仅生长良好,而且干型通直。并且小叶杨由于沙棘的影响,会自然脱落树体上的侧枝,有利于调整柱体枝条分布,促进小叶杨的高生长,这与纯林相比高生长可达到10%左右的增幅,同时也有助于小叶杨的胸径生长,还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一般小叶杨和沙棘混交过程当中主要运用隔行混交的方式或者带状混交的方式进行栽植。
3.2.2 造林方式选择:小叶杨树造林过程当中包括插干造林、埋条造林和植苗造林等多种方式。植苗造林一般选择1-2年生的长势良好,没有病虫害的优质苗木进行栽植。沙地造林可选用插干方式进行造林,这一造林方式操作起来非常简便,但扦插过程当中要确保插穗在土壤当中充分扦插,保证扦插深度,上方保留很少的一点梢即可。对于河滩和地形较为复杂的区域也可选择这种方式进行造林。栽植过程当中要确保枝条能够在土壤当中充分斜插,应用厚度为20cm的细土覆盖,充分踏实按照2×4m的标准控制造林密度
3.3 造林后抚育
3.3.1 修枝:小叶杨树在进行造林之后的头3年,最重要的是促进树木根系生长,和培养良好的树冠,通常不必进行修枝。一般林木达到郁闭时才开始修枝。实际操作时需充分考虑苗木实际生长情况,选择最佳时间进行修枝,夏季修枝之后,伤口愈合的时间较快,也不会有其他徒长枝条萌发出来,然而具体进行修剪时,要避开害虫产卵期。利用锋利的修剪工具进行修剪,切口保持平滑。相对较小的小叶杨修剪过程当中采用平切方式,而大的小叶杨则运用轻微凸起的切口,这样有助于伤口的快速愈合。
伴随小叶杨树生长年龄的不断增大,树冠修枝后相比较树高占比明显缩小,因此头5年按照2/3进行修枝,7-9年按照1/2进行修枝,10年以上的按照1/3进行修枝。作为航道处进行栽植的,应重视树冠培育,不必进行大强度的修剪,合理修剪即可。
3.3.2 肥水管理:在具体栽植时,应当把底肥充分施足,也可把绿肥种植在林间空隙处,结合土壤湿度条件每年进行合理浇灌。
3.3.3 间伐:一般小叶杨树在栽植之后6年左右开始郁闭,所以需要结合实际进行间伐,考虑小叶杨的培养目标、生长情况和栽培密度等,科学间伐,通过间伐使得小叶杨株行距保持在2m×4m。造林12年左右在开展第二次间伐。倘若林间树木长势良好,密度相对较大,可采用隔行或者隔株7月的方式进行间伐,倘若林分长势不良,总体情况相对较差,可以运用非等距的方式展开间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