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您的位置: 首页 > 病虫害防治
森林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025-07-05编辑:作者: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一、林木主要森林病虫害类型

1、林木的病害的类型

常见的森林病害类型包括根腐病、叶斑病、锈病和枯萎病等。根腐病主要侵染树木的根部,导致根系腐烂,进而影响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严重时可造成整株树木死亡;叶斑病表现为叶片上出现不规则形状的斑点或斑块,这些斑点会扩大并合并,最终导致叶片枯黄、脱落;锈病是由一类称为锈菌的真菌引起的,在叶片表面形成黄色或棕色的孢子堆,看起来像铁锈一样;枯萎病则是由多种真菌或细菌引起的,通过堵塞植物体内的导管系统,阻止水分上升,使树木逐渐枯萎直至死亡。

2、林木病虫害的类型

常见的森林虫害类型包括松毛虫、天牛、白蚁、叶蝉和蚜虫等。松毛虫是一种典型的食叶性害虫,主要危害松树,其幼虫群集在针叶上啃食,严重时可使整株树木变成光杆;天牛则属于钻蛀性害虫,成虫会在树干上产卵,幼虫孵化后钻入木质内部取食,形成隧道,削弱树木结构,易使树木遭受风折或断裂;白蚁则是一类社会性昆虫,能在土壤中建立庞大的巢穴系统,并通过工蚁外出觅食,不仅会直接啃食树木的根部和茎干,还会破坏林下植被,影响土壤质量;叶蝉和蚜虫通常吸食植物汁液,虽然个体较小,但数量众多时同样会对林木造成伤害,如引起叶片卷曲、黄化、脱落等现象。

二、森林病虫害的生态影响

一方面,病虫害会直接导致树木死亡或生长受阻,减少森林的生物量和碳储存能力,进而影响全球碳循环。另一方面,受害的森林往往成为害虫和病原体的滋生地,引发更大范围的生态灾害。森林病虫害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因为许多物种依赖于特定的树种和栖息地。除此之外,森林病虫害会对周边社区和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如木材产量减少、旅游业受损等。

三、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1、病虫害监测与预警

根据不同季节和树种的特点,制定巡查计划。例如,在春季重点检查嫩芽和新叶;夏季则需关注食叶害虫;秋季注意果实害虫;冬季则要检查树皮裂缝中的越冬害虫。将所有巡查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形成电子档案,信息包括病虫害种类、发生时间、地点、数量、危害程度等。生成病虫害发生情况的统计图表和分析报告,展示病虫害的变化趋势,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供参考。

2、物理防治方法

物理防治方法是通过机械、热力或声波等手段直接作用于害虫或其生存环境,以达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无污染、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多种森林病虫害的防控。具体方法有灯光诱杀、黄板诱捕、机械阻隔。①灯光诱杀:在林区内设置黑光灯诱捕器,利用昆虫对特定波长光线的趋光性吸引并杀死害虫,灯管应悬挂于离地面1.5~2m的高度,根据害虫活动规律调整开灯时间,一般在傍晚至凌晨期间开启,每天检查诱捕器内的死虫数量,及时清理以保持设备正常工作。根据林地面积和害虫密度布置诱捕器的位置,确保覆盖范围广且均匀,通常每隔50~100m设置一盏诱捕器。②黄板诱捕:使用黄色塑料板或纸板剪裁成长方形(约30cm×20cm),表面涂上一层粘虫胶。黄板颜色鲜艳,能吸引多种飞虫。将黄板悬挂在树干或树枝上,高度距地面1~1.5m,林地可悬挂20~30块/667m2黄板,视害虫密度而定,每周至少检查一次黄板上的害虫数量,当粘满后及时更换新板。同时清理旧板上的死虫,防止二次污染。③机械阻隔:在林区周围设置铁丝网或竹篱笆等物理屏障,阻止害虫进入林地。围栏高度一般为1.8~2m,底部埋入土中30cm左右,在树冠下方铺设一层透气性好的地膜,既能保湿又能防止杂草生长,减少害虫栖息空间,地膜材料可选择黑色聚乙烯薄膜。

3、化学防治方法

化学防治方法是通过使用农药直接杀死害虫或抑制其生长繁殖。虽然化学防治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风险,但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能起到较好的防控效果。优先选用毒性较低、残留时间短的农药品种,如拟除虫菊酯类、有机磷类等。避免使用高残留、难降解的农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根据不同种类的害虫选择合适的农药,例如,对于食叶害虫可选用胃毒剂;对于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则需选用内吸传导性强的药剂。为了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定期更换不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每次施药间隔7~10d,连续使用不超过3次。使用背负式喷雾器或机动喷雾机对林木进行全面喷洒,喷头距离树冠约50cm,雾滴大小适中,均匀覆盖整个植株表面。对于根部害虫,可将药剂稀释后直接浇灌于树根周围土壤中。每株用量根据树木大小而定,一般不超过5kg/株。对于树干上的害虫,可用毛刷蘸取适量药液涂抹于患处。涂抹时要均匀细致,确保药剂充分渗透进树皮内层。

4、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方法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有益生物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的一种生态友好型技术。这种方法能有效降低害虫密度,还能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①引入天敌:针对松毛虫等鳞翅目害虫,可以人工繁殖并释放赤眼蜂等寄生蜂,这些寄生蜂会在害虫体内产卵,导致害虫死亡。释放时间通常选择在害虫发生初期,释放量为5万头667m2左右。对于红蜘蛛等螨类害虫,可以引入植绥螨作为天敌,植绥螨能够捕食大量螨卵和幼螨,从而控制其种群增长。使用时需先将植物螨置于温室内培养,待达到一定数量后再转移到田间释放。在林区内设置鸟巢箱或投喂站,吸引啄木鸟、喜鹊等食虫鸟类前来觅食。这些鸟类不仅能吃掉大量的害虫,还能帮助传播花粉,促进植物生长。②微生物制剂:白僵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中的真菌,能侵入害虫体内并在其中繁殖,最终导致害虫死亡。使用时可将白僵菌孢子粉与水混合后喷洒于林间,用量约为100亿个/667m2孢子。苏云金芽孢杆菌(Bt)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其产生的伴孢晶体对多种农业害虫具有高度毒性。将Bt制剂稀释后喷洒于作物上,可有效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等害虫。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