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您的位置: 首页 > 病虫害防治
从 “虫口夺粮” 到 “绿色防控”!玉米螟全程防治技术指导
2025-04-11编辑:作者:孙奇 周英 李秋菊 谢志强来源:本站网 返回列表

玉米螟1.jpg

传统化学防治方式存在过度使用的问题,不仅增加了农药残留风险,还可能导致害虫对农药产生抗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必须要强调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即综合采用农业、生物、物理及化学防治技术,来全面提高玉米螟的防治效果,降低其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的危害程度。同时,也有助于提高环保效益,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玉米螟发生的原因分析

1玉米品种选择不当

根据研究,硬粒型玉米品种通常表现出较强的抗玉米螟能力,而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宽大嫩绿型玉米品种在这方面则相对较弱。其中硬粒型玉米由于其较为坚硬的籽粒结构,玉米螟难以有效侵害其内部,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受到欢迎;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宽大嫩绿型玉米品种由于其相对较软的籽粒结构,玉米螟在其内部寻找食物时较为容易,因此其抗螟性能较差。

2气候环境变暖

低温限制害虫生长,但暖冬助玉米螟幼虫越冬,增加春季种群。近年冬季气温升高,平均气温高于常年1~1.2℃,显著增加玉米螟基数。暖冬延长害虫活跃期,提供适宜生存繁殖环境。高温促进玉米螟幼虫和蛹发育,加速生命周期完成,种群增长扩散。春季温暖潮湿环境对玉米螟孵化和成虫繁殖有利,加剧其大发生。

3越冬虫源较多

部分玉米螟幼虫通过在土壤中或植物残体中越冬的方式存活下来,而这些存活的幼虫成为春季种群扩大的主要来源,越冬虫源数量的增加意味着春季玉米田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玉米螟卵产卵点,加剧了玉米螟对玉米植株的侵害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春季气候适宜性的增强,越冬虫源中的玉米螟幼虫容易迅速发育成熟并进行种群扩散,并且会引发更广范围的蔓延,对玉米种植区域的整体产量和质量造成威胁。

4秸秆还田不彻底

秸秆还田是现代化农业的绿色措施,旨在通过返还作物收割后的有机物质到田地,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养分。然而,不彻底的秸秆还田会为害虫提供越冬场所,尤其是玉米螟的幼虫。这些幼虫和可能存在的其他害虫虫卵及小幼虫,会随着秸秆残留到田间,为次年害虫大范围发生创造条件,威胁玉米生长。

5耕作和栽培制度不合理

不合理的耕作和栽培制度可能改变土壤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减少益虫数量和多样性,影响对玉米螟的控制。例如,频繁深耕、乱翻地皮、连作玉米、过量施用化肥和单一种植等做法,会积累土壤病虫害,助长玉米螟的滋生和繁殖,增加其发生概率和规模。

6特种玉米种植面积的增加

近年来,特种玉米如鲜食玉米和甜糯玉米的种植面积有所上升。这些玉米品种的秸秆含糖量较高,吸引了玉米螟,增加了害虫聚集的风险。特种玉米与常规玉米上市时间不同,导致播种时间错开,形成了“桥梁田”。这种田地为害虫提供了繁殖和迁移的便利,促进了害虫种群的发展和扩散。

玉米螟2.jpg

二、玉米螟绿色防控的具体对策

1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的应用强调与玉米全生育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①选择抗病品种,这些品种通过育种技术培育,具有抗虫机制或化学成分,能减少害虫侵害;②进行种子处理,包括化学处理或涂覆抗虫剂,增强种子抗病虫能力,有效降低侵害发生率;③科学选地和整地,选择条件好的地块种植玉米,采用秸秆还田,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提高农田生态稳定性。④改善玉米种植环境,综合处理根茬、秸秆等,破坏玉米螟幼虫越冬环境,减少虫源,控制害虫;⑤调整耕作季节和模式,根据气候特点合理安排春播和夏播时间,采取多样化种植模式如轮作,打破玉米螟生活周期,减少滋生和扩散;⑥科学施肥与灌溉,合理施肥和科学灌溉提高玉米抗病能力和生长强度,减少玉米螟侵袭,通过土壤测试确定施肥方案,避免化肥过量导致土壤养分失衡,科学灌溉确保水分均衡供应,减少害虫滋生概率;⑦及时除草,减少杂草竞争养分和水分,避免成为害虫庇护所,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和危害范围,保持田间清洁环境,减少害虫繁殖,降低防治压力和成本。

2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较高的环保性,主要采用的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方法。①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通过幼虫寄生破坏害虫生命周期,减少种群密度,降低对玉米的危害。最佳投放时间为7月中上旬,投放量为30万头/hm2,可分批进行。②白僵菌对玉米螟有显著致病作用,通过寄生感染害虫,导致其死亡。白僵菌对环境友好,适用于有机农业,一般使用300亿/克粉剂,每株1~2g。③苏云金芽孢杆菌对玉米螟有强致病作用,通过产生晶体蛋白导致害虫死亡。喷洒时需均匀覆盖植株和环境,当孵化率高达30%时喷洒,使用高架喷杆式喷雾机效果佳。④昆虫性引诱剂模拟玉米螟性信息素,吸引并处理雄性成虫,减少害虫繁殖,降低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影响小。

3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及采用物理工具实现对害虫种群数量的控制,从而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降低农药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①高气压泵灯通过利用玉米螟的趋光性,在夜间吸引并捕捉它们。在玉米田中合理布置泵灯和抓捕池,抓捕池内加水和洗衣粉,可有效控制害虫种群。在具体实施中,可以在玉米秸秆堆或玉米田周边15m处布置高压汞灯(间距为150m左右),将灯固定在木棍搭成的三脚架上,下设捕虫水池(水池的直径为1.2m,高为12cm,水池内保持6cm深的水层),灯底与水面的距离为15~20cm,在6月下旬开始开灯,7月下旬结束。②频振式杀虫灯模拟玉米螟性引诱信号,用性引诱剂吸引成虫,通过物理方式捕捉或灭杀。此技术减少害虫繁殖,降低农作物损害,无农药残留,对生态和健康影响小,符合绿色防控理念。

4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涉及使用化学药剂,需选用低毒高效的药剂以保护田间生态。精准施药应基于玉米螟的特性及监测数据。季节活动、危害程度和种群密度等因素决定药剂选择和施用时机。最佳防治时机是在玉米螟危害初现或预计严重时,以避免效果差或成本浪费。针对玉米螟的防控,一般在心叶末期开展即可,应选择1.5%辛硫磷颗粒剂,按照1∶15的比例与细煤渣拌匀,或选用1%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土地用15~30kg药剂,与5倍细沙土混匀,直接将药剂撒入玉米植株喇叭口内,预防效果较好。如果玉米螟已经大规模发生,应在玉米雌穗吐丝达60%时,在雌穗穗节上面2片叶叶腋及穗顶花丝上投放上述药剂,或者在玉米蕊上及果穗上部叶腋、叶腹部滴洒60%敌敌畏乳油等药剂,这样可以较为快速地减少玉米螟的危害。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