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种子世界编辑部官方网站!
种子世界编辑部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sts and diseases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您的位置: 首页 > 病虫害防治
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区别
2024-05-30编辑:作者:小编来源:搜狐网 返回列表

玉米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是统称“乌米”和“灰包”,两者的症状、侵染循环、发病规律有很大区别,因此防治措施也不尽相同。若不能准确区分二者,势必会影响防治效果。

一、瘤黑粉病

先看看近期注意预防的玉米瘤黑粉病,在植株上表现是这样的。

111.jpg

近距离看,受害部位有很多大小不一的“肿瘤”,里面包着的黑粉

222.jpg

玉米瘤黑粉病,就是寻常所说的灰包,它在玉米植株地上部位都可以发生,而且是整个生育期都可以发病。从幼苗到成株的茎节、腋芽、雌穗、雄穗、叶片和根的幼嫩组织都能感病,瘤状物大小形状不同,而且是多个。肿瘤初期呈白色,有光泽,肉质多汁,以后肿瘤迅速膨大,表面呈暗褐色,内部变黑。肿瘤成熟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玉米瘤黑粉病是一种局部侵染的真菌病害,玉米抽雄开花期蔓延最快,形成发病高峰期,直到玉米老熟后才停止侵染。高温多湿有利于病害发生。更严重的是,那些瘤子破裂后,黑粉(它的冬孢子)扩散会继续传播病害。

瘤黑粉防治措施玉米瘤黑粉防治以减少菌源、种植抗病品种为主。1、加强栽培管理:要合理密植,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过量施氮肥,及时灌溉,特别是抽雄前、后要保证充足水分供应,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农事操作中的机械损伤。

2、摘除病瘤:在病瘤破裂前割除深埋,对减少当年田间再侵染和产量损失有重要作用。但要注意,病瘤成熟后不能随意割除,否则黑粉扩散,易传播病害。实践证明,摘除销毁病瘤是防治玉米瘤黑粉病的最好措施之一。

3、喷药防治:玉米出苗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进行土表喷雾;玉米抽雄前15%三唑酮750-1000倍液喷雾。

二、丝黑穗病

玉米丝黑穗病又称乌米或黑疸,危害部位是玉米的果穗(雌穗、雄穗)。受害果穗完全呈黑粉,仅剩下丝状纤维组织,故名“丝黑穗”。

下图是雌穗的表现症状

33.jpg

下图是雄穗的表现症状

44.jpg

玉米丝黑穗病一般到穗期出现典型症状。这病是一种系统侵染性病害,病菌一般从胚芽和根部侵入,到玉米抽穗后才出现典型的黑粉症状。故而在抽穗前一般没有典型症状。但可能引起玉米幼芽生长异常,病株矮化,节间缩短,有的叶色浓绿,叶子密集,株型弯曲;有的叶片黄白色条纹;有的重病株分蘖增多而簇生:有的病苗心叶卷在一起而成鞭状。

玉米抽穗后,病株有两种症状类型:一为黑穗型,二为穗畸形。病株雌穗变短出粗,无花丝,苞叶叶舌长而肥大,整个雌穗除雌穗受害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个大黑粉包,苞叶通常不易破裂,黑粉不外露。黑粉一般粘结成块,不易飞散,内部夹杂丝状寄主维管束组织。雄穗受害多数仍保持原来的穗形,仅个别小穗变成黑粉包,黑粉粘结成块,不易飞散,黑粉间有丝状物。

防治办法

1、种子处理:玉米丝黑穗病防治以种子处理为主,可用种子重量0.5% -0.7%的多菌灵拌种,或用25%三唑酮200 g拌种50 kg,或种衣剂拌种。

2、及时拔除病株:田间发现丝黑穗病时要及时拔除病株,因其早期特异症状从幼苗3~4叶期即开始表现,故而在苗期就要注意剔除病苗、可疑苗。拔节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未散落前拔除病株扫残。病株要深埋、烧毁,不要在田间随意丢放。

3、粪肥要充分腐熟:丝黑穗病菌通过家畜消化道仍能保持生命力,故而所施粪肥一定要注意腐熟。

三、总结下两者区别

1、危害部位不同:玉米丝黑穗病只危害玉米的雌雄穗,而玉米瘤黑粉病则在玉米全株的各个器官都可以受到危害。

2、传播方式不同:玉米丝黑穗病是土传病害,即只能通过带菌土壤传播;而瘤黑粉病则不仅可以通过土壤传播而且也可以通过气流传播。

3、黑粉苞的内部表现症状不同:玉米丝黑穗病通常是一个大黑粉苞,内有明显的丝状物,黑粉一般粘结成块,不易飞散;而瘤黑粉病的黑粉苞内无丝状物,瘤状物多个,黑粉易飞散。

4、感病时期不同:玉米丝黑穗病只在幼苗期感病,即5叶前感病,5叶以后不再感染此病;而玉米瘤黑粉病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可以感染此病,在抽雄前后对环境敏感最易感病。

5、侵染循环的区别:玉米丝黑穗病菌通过家畜消化道仍能保持生命力;而黑粉病病菌通过消化道排出后便失去了发芽力。


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
种子世界编辑部 电话:19990789788 座机:0451-82626294 邮箱:19990789800@163.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革新街140号
Copyright © 2024-2029 ZZSJBJB.CN 种子世界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