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稻的全生育过程中,稻瘟病是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可导致水稻大幅度减产,受损严重的丘块可能减产30%~40%,甚至会绝收。
发病机理:在优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长期灌水、低温寡照或高温高湿,以及过量施用氮肥,都有可能导致水稻患稻瘟病。在水稻的全生长阶段当中,苗期、分蘖盛期以及抽穗期这三个时期最容易受到稻瘟病的感染。
症状:
1. 叶片出现黄斑、褐色或黑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不规则形状。
2. 叶片变薄、变形、扭曲,甚至出现枯萎现象。
3. 茎部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变成不规则形状。
4. 穗部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点,逐渐扩大并影响到整个穗子。
5. 谷粒变小、变形、变色,甚至出现空壳现象。
6. 植株生长缓慢,产量下降。
7. 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植株会死亡。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根据水稻品种的特性,优先选用对稻瘟病抗性好的品种。在播种前把田间的病稻草处理掉,在最大程度上消灭越冬的菌源。把底肥施足,追肥要巧施,不要施用氮肥过多、过迟。水分管理做到田间寸水返青、浅水分蘖、有水抽穗、干湿交替壮籽为原则。施硅肥可增加水稻的抗性。
种子处理。在稻瘟病的防治过程中,首先应该选择抗病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其次,种子消毒也是关键。在播种前种子的处理阶段,可用25%咪鲜胺乳油或25%施保克乳油5000倍液浸种,杀死种子身上的稻瘟病菌。一般情况下,杂交种子浸12小时,常规种子浸24小时,浸泡后清水洗后进而催芽。
药剂防治。秧田期如果发生苗瘟,用40%稻瘟灵乳油防治1次。移栽前三天左右,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兑水30kg进行喷雾,带药移栽可有效预防稻瘟病。稻株上部3片叶片病叶率为3%时及时施药。穗颈稻瘟重在预防,应在破口至始穗期施第一次药,在齐穗期施第二次药。每亩地可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g,或者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兑水30kg进行喷雾。